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关节软骨的结构与功能 | 第13-15页 |
1.2.1 关节软骨的结构 | 第13-15页 |
1.2.2 关节软骨的功能 | 第15页 |
1.3 软骨下骨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16页 |
1.3.1 软骨下骨的结构 | 第15-16页 |
1.3.2 软骨下骨的功能 | 第16页 |
1.4 关节软骨临床修复 | 第16-18页 |
1.4.1 姑息治疗 | 第16-17页 |
1.4.2 修复治疗 | 第17页 |
1.4.3 恢复治疗 | 第17-18页 |
1.5 仿生软骨组织工程 | 第18-27页 |
1.5.1 关节软骨修复材料 | 第18-19页 |
1.5.2 冷凝胶技术 | 第19-21页 |
1.5.3 聚乙烯醇(PVA) | 第21-23页 |
1.5.4 藻类多糖 | 第23-25页 |
1.5.5 仿生物理微环境 | 第25-27页 |
1.6 骨组织工程 | 第27-28页 |
1.7 复合软骨/骨组织工程 | 第28-29页 |
1.8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PVA-CAR水凝胶的制备和理化性能研究 | 第31-53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3.1 聚乙烯醇-卡拉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3页 |
2.3.2 凝胶率测试 | 第33-34页 |
2.3.3 CAR含量检测 | 第34页 |
2.3.4 复合材料性能表征 | 第34-36页 |
2.3.5 统计学分析 | 第3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6-52页 |
2.4.1 宏观形貌观察 | 第36-37页 |
2.4.2 结构形貌分析 | 第37-39页 |
2.4.3 稳定孔结构的形成 | 第39-41页 |
2.4.4 FT-IR分析 | 第41-43页 |
2.4.5 XRD分析 | 第43-44页 |
2.4.6 DSC分析 | 第44-45页 |
2.4.7 溶胀度测试 | 第45-46页 |
2.4.8 压缩性能 | 第46-47页 |
2.4.9 凝胶率及CAR含量分析 | 第47-50页 |
2.4.10 冰冻-融化循环对PVA-CAR复合凝胶的影响 | 第50-52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52-53页 |
第三章 PVA-CAR水凝胶体外生物学性能评价 | 第53-69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3-5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5-58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55页 |
3.3.2 HUVEC细胞粘附与增殖 | 第55-56页 |
3.3.3 ATDC5细胞粘附与增殖 | 第56-57页 |
3.3.4 溶血实验 | 第57页 |
3.3.5 一氧化氮(NO)分析 | 第57页 |
3.3.6 统计学分析 | 第57-5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3.4.1 HUVEC在PVA-CAR复合材料上的行为 | 第58-60页 |
3.4.2 ATDC5在材料上的细胞行为 | 第60-65页 |
3.4.3 溶血实验 | 第65-67页 |
3.4.4 NO含量检测 | 第67-68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68-69页 |
第四章 PVA-CAR定向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69-99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9-71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9-7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0-71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1-75页 |
4.3.1 仿生定向支架的制备 | 第71页 |
4.3.2 非定向支架的制备 | 第71页 |
4.3.3 复合支架性能表征 | 第71-73页 |
4.3.4 体外细胞行为研究 | 第73-74页 |
4.3.5 体内相容性研究 | 第74-75页 |
4.3.6 统计学分析 | 第7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5-98页 |
4.4.1 体系组成对定向支架性能的影响 | 第75-78页 |
4.4.2 制备方法对支架内部形貌的影响 | 第78-80页 |
4.4.3 制备方法对支架性能的影响 | 第80-83页 |
4.4.4 质量损失实验研究 | 第83-86页 |
4.4.5 体外细胞行为研究 | 第86-93页 |
4.4.6 体内相容性研究 | 第93-98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98-99页 |
第五章 PVA-CAR-HA支架与PVA-CAR/PVA-CAR-HA双层复合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99-120页 |
5.1 引言 | 第99-100页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00-101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100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100-101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101-103页 |
5.3.1 复合骨支架制备 | 第101页 |
5.3.2 双层复合支架制备 | 第101页 |
5.3.3 性能表征 | 第101-102页 |
5.3.4 生物学评价 | 第102-103页 |
5.4 HA-CP支架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 | 第103-108页 |
5.4.1 FI-IR分析 | 第103-104页 |
5.4.2 XRD分析 | 第104-105页 |
5.4.3 孔隙率测定 | 第105-106页 |
5.4.4 内部形貌观察 | 第106-107页 |
5.4.5 压缩强度测定 | 第107-108页 |
5.5 HA-CP支架的生物学性能评价 | 第108-112页 |
5.5.1 细胞增殖行为 | 第108页 |
5.5.2 H&E和免疫组化染色 | 第108-110页 |
5.5.3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 | 第110-111页 |
5.5.4 体内组织学评价 | 第111-112页 |
5.6 OCP/HA-CP双层复合支架的制备与理化性能研究 | 第112-118页 |
5.6.1 支架形貌分析 | 第112-114页 |
5.6.2 压缩性能测定 | 第114-116页 |
5.6.3 OCP/HA-CP双层支架界面结合强度测定 | 第116-117页 |
5.6.4 溶胀度测定 | 第117-118页 |
5.6.5 孔隙率测定 | 第118页 |
5.7 本章结论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3页 |
6.1 结论 | 第120-121页 |
6.2 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6.3 实验中的不足以及对后续工作建议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