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38页 |
第一节 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症状 | 第12-20页 |
一、古文献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认识 | 第12-19页 |
二、现代文献对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现的描述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寻常型银屑病病情及疗效评价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20-32页 |
一、现有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 第20-26页 |
二、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现状 | 第26-29页 |
三、国内外疗效评价软指标测量技术的发展 | 第29-30页 |
四、软指标工具在中医药领域的构建和应用现状 | 第30-32页 |
第三节 量表最小重要差异值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32-38页 |
一、MCID的定义 | 第32-33页 |
二、测量MCID的意义 | 第33页 |
三、MCID的特点 | 第33页 |
四、MCID的评估方法 | 第33-35页 |
五、MCID的临床应用 | 第35-36页 |
六、MCID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 第36-38页 |
第二章 编制具有中医特色的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的研究 | 第38-79页 |
第一节 主症量表的研制方法和方案 | 第38-45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立项依据 | 第38页 |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3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38-43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基于古今文献研究来源的主症量表条目池 | 第45-56页 |
一、现代文献研究结果 | 第45-46页 |
二、古文献研究结果 | 第46-56页 |
第三节 基于DELPHI法对主症量表条目池的研究结果 | 第56-62页 |
一、基于DELPHI法的专家问卷调查 | 第56-57页 |
二、两轮DELPHI法的研究结果 | 第57-62页 |
第四节 主症量表的初步形成与横断面调查 | 第62-66页 |
一、量表的初稿形成 | 第62-63页 |
二、主症量表横断面调查流行病学结果 | 第63-66页 |
第五节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心理测量学特征 | 第66-73页 |
一、可行性 | 第66页 |
二、量表的信度 | 第66-69页 |
三、量表的效度 | 第69-73页 |
四、反应度 | 第73页 |
第六节 讨论 | 第73-79页 |
一、主症量表构建过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 第73-75页 |
二、量表构建过程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75-78页 |
三、量表存在的不足和局限 | 第78-79页 |
第三章 基于耳穴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中的DLQI量表 | 第79-92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79-83页 |
一、研究背景和立项依据 | 第79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79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79-81页 |
四、数据管理与质量监控 | 第81页 |
五、DLQI量表的特性和MCID评估分析方法 | 第81-82页 |
六、研究流程图 | 第82-83页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83-88页 |
一、基线资料 | 第83-85页 |
二、DLQI的反应度和MCID值的评估 | 第85-88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88-92页 |
一、DLQI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征 | 第88页 |
二、耳穴联合得肤宝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中DLQI量表的MCID值评估 | 第88-90页 |
三、评估量表的MCID对于中医药疗效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 第90页 |
四、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90-92页 |
结语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附录 | 第104-14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