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1 燃料电池 | 第10-13页 |
1.1.1 燃料电池的简介 | 第10页 |
1.1.2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1.3 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1页 |
1.1.4 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11-13页 |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3-14页 |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 | 第13页 |
1.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3 质子交换膜 | 第14-24页 |
1.3.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质子交换膜的要求 | 第14页 |
1.3.2 质子交换膜的种类 | 第14-15页 |
1.3.3 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 | 第15-16页 |
1.3.4 非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 | 第16-17页 |
1.3.5 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 | 第17-19页 |
1.3.6 超支化型聚酰亚胺 | 第19-20页 |
1.3.7 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 | 第20-24页 |
1.4 聚砜 | 第24-25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5-26页 |
2 半超支化半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 第26-41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7-28页 |
2.2.2 实验仪器和测试方法 | 第28页 |
2.2.3 单体提纯 | 第28-29页 |
2.2.4 胺化二氧化硅的合成 | 第29页 |
2.2.5 酸酐封端磺化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6 半超支化半交联复合膜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2.3.1 胺化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31-34页 |
2.3.2 酸酐封端磺化聚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 | 第34-37页 |
2.3.3 半超支化半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半超支化半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性能研究 | 第41-56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测试方法 | 第41-44页 |
3.2.1 热稳定性测试 | 第41页 |
3.2.2 吸水率测试 | 第41-42页 |
3.2.3 溶胀率测试 | 第42页 |
3.2.4 离子交换容量测试 | 第42页 |
3.2.5 质子传导率测试 | 第42-43页 |
3.2.6 抗氧化性能测试 | 第43页 |
3.2.7 耐水解稳定性测试 | 第43-44页 |
3.2.8 机械性能测试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3.3.1 热稳定性 | 第44-45页 |
3.3.2 吸水率 | 第45-46页 |
3.3.3 溶胀率 | 第46-47页 |
3.3.4 离子交换容量 | 第47-48页 |
3.3.5 质子传导率 | 第48-51页 |
3.3.6 抗氧化性及水解稳定性 | 第51-53页 |
3.3.7 机械稳定性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创新点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