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半超支化半交联磺化聚酰亚胺复合质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1 燃料电池第10-13页
        1.1.1 燃料电池的简介第10页
        1.1.2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0-11页
        1.1.3 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11页
        1.1.4 燃料电池的分类第11-13页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13-14页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第13页
        1.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3-14页
    1.3 质子交换膜第14-24页
        1.3.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质子交换膜的要求第14页
        1.3.2 质子交换膜的种类第14-15页
        1.3.3 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第15-16页
        1.3.4 非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第16-17页
        1.3.5 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第17-19页
        1.3.6 超支化型聚酰亚胺第19-20页
        1.3.7 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第20-24页
    1.4 聚砜第24-25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第25-26页
2 半超支化半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和结构表征第26-41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1页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7-28页
        2.2.2 实验仪器和测试方法第28页
        2.2.3 单体提纯第28-29页
        2.2.4 胺化二氧化硅的合成第29页
        2.2.5 酸酐封端磺化聚酰亚胺的合成第29-30页
        2.2.6 半超支化半交联复合膜的制备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39页
        2.3.1 胺化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表征第31-34页
        2.3.2 酸酐封端磺化聚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第34-37页
        2.3.3 半超支化半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表征第37-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半超支化半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性能研究第41-56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测试方法第41-44页
        3.2.1 热稳定性测试第41页
        3.2.2 吸水率测试第41-42页
        3.2.3 溶胀率测试第42页
        3.2.4 离子交换容量测试第42页
        3.2.5 质子传导率测试第42-43页
        3.2.6 抗氧化性能测试第43页
        3.2.7 耐水解稳定性测试第43-44页
        3.2.8 机械性能测试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4页
        3.3.1 热稳定性第44-45页
        3.3.2 吸水率第45-46页
        3.3.3 溶胀率第46-47页
        3.3.4 离子交换容量第47-48页
        3.3.5 质子传导率第48-51页
        3.3.6 抗氧化性及水解稳定性第51-53页
        3.3.7 机械稳定性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创新点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伊万金和施晓菁的《骆驼祥子》英译本为例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分析译者主体性
下一篇:勒弗菲尔改写理论视角下的伊万·金《骆驼祥子》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