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社科文本的翻译--以The Glass Cage:Automation and Us的翻译为例
摘要(中文) | 第3-4页 |
摘要(英文)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任务描述 | 第7页 |
翻译评述侧重点 | 第7-8页 |
论文结构 | 第8-9页 |
第一章 译前准备 | 第9-14页 |
引言 | 第9页 |
1.1 文本准备 | 第9-10页 |
1.1.1 选材缘由 | 第9-10页 |
1.1.2 文本类型分析 | 第10页 |
1.2 理论准备 | 第10-13页 |
1.2.1 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 第10-11页 |
1.2.2 英汉语言差异 | 第11-12页 |
1.2.3 语言顺应论 | 第12-13页 |
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翻译难点及技巧 | 第14-30页 |
引言 | 第14页 |
2.1 语境关系的顺应 | 第14-17页 |
2.1.1 顺应物理世界的翻译 | 第14-15页 |
2.1.2 顺应心理世界的翻译 | 第15-16页 |
2.1.3 顺应社交世界的翻译 | 第16-17页 |
2.2 语言结构的顺应 | 第17-26页 |
2.2.1 词性转换 | 第17-18页 |
2.2.2 约定俗成译法 | 第18-19页 |
2.2.3 增译法和省译法 | 第19-21页 |
2.2.4 顺序翻译和逆序翻译 | 第21-22页 |
2.2.5 正话反说 | 第22-23页 |
2.2.6 拆分重组法 | 第23-24页 |
2.2.7 被动句转换为主动句 | 第24-25页 |
2.2.8 综合法 | 第25-26页 |
2.3 顺应的动态性 | 第26-28页 |
2.4 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2页 |
收获与发现 | 第30-31页 |
问题与不足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附录一 英文原文 | 第33-56页 |
附录二 中文译文 | 第56-74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