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方案 | 第9-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评价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28页 |
·中小企业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创新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中小企业创新研究 | 第13-15页 |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概念综述 | 第15-16页 |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的需求 | 第16-19页 |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评价研究综述 | 第21-28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评价体系综述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基于供给和接受差异的创新服务评价体系 | 第28-37页 |
·创新服务供给评价体系 | 第28-33页 |
·创新服务供给相关评价体系 | 第28-30页 |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供给评价体系构建 | 第30-31页 |
·指标解释 | 第31-33页 |
·创新服务接受评价体系 | 第33-37页 |
·创新服务接受相关评价体系 | 第33-34页 |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接受评价体系构建 | 第34-35页 |
·指标解释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评价研究框架 | 第37-51页 |
·创新服务供需综合评价思路 | 第37-38页 |
·问卷设计 | 第38-39页 |
·AHP 综合评价方法 | 第39-45页 |
·AHP 评价模型 | 第39-41页 |
·样本数据方差计算 | 第41页 |
·评价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第41-42页 |
·评价指标主客观权重确定 | 第42-44页 |
·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 第44-45页 |
·创新服务接受、评价及绩效三者相关关系 | 第45-46页 |
·综合评价分析 | 第46-51页 |
·AHP 综合评价得分差异分析 | 第46-49页 |
·供给与接受评价得分差距与指标方差的对照分析 | 第49-50页 |
·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接受、评价及绩效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无锡、盐城两地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第51-68页 |
·两地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现状概述 | 第51-53页 |
·无锡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现状 | 第51-52页 |
·盐城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现状 | 第52-53页 |
·调查样本统计说明 | 第53-54页 |
·两地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供需AHP 评价实证 | 第54-65页 |
·数据无量纲化及统计方差 | 第54-57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7-64页 |
·AHP 综合评价得分 | 第64-65页 |
·接受、评价和绩效三者相关性分析 | 第65-68页 |
第六章 两地中小企业创新服务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 第68-102页 |
·两地AHP 评价差异分析 | 第68-79页 |
·两地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供给评价差异 | 第68-71页 |
·两地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接受评价差异 | 第71-79页 |
·创新服务供给与接受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79-95页 |
·无锡创新服务供给与接受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79-88页 |
·盐城创新服务供给与接受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88-95页 |
·两地区供给接受差距与方差对照分析 | 第95-97页 |
·两地区创新服务接受、评价及绩效相关分析 | 第97-98页 |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98-102页 |
·无锡、盐城两地创新服务综合评价结论 | 第98-100页 |
·对策建议 | 第100-102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102-105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2-103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03-104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附录一: 中小企业创新问题调查问卷 | 第109-115页 |
附录二: 专家 AHP 权重三角形调查表 | 第115-116页 |
附录三: 样本企业创新服务接受、评价及绩效数据 | 第116-117页 |
附录四: 中小企业创新问题调查的样本基本数据 | 第117-12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122-123页 |
后记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