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轴报轴位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本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分析 | 第14-21页 |
2.1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系统组成及功能 | 第14-15页 |
2.2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技术特点与难点 | 第15页 |
2.3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工作过程 | 第15-16页 |
2.3.1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主机组成 | 第15-16页 |
2.3.2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分机组成 | 第16页 |
2.4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原理分析 | 第16-20页 |
2.4.1 主机原理 | 第16-17页 |
2.4.2 主机的软件流程设计 | 第17-19页 |
2.4.3 分机原理 | 第19页 |
2.4.4 分机的软件流程设计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设计 | 第21-41页 |
3.1 电源模块选型 | 第21-22页 |
3.2 通信模块选型 | 第22-24页 |
3.2.1 上电复位及看门狗电路 | 第24页 |
3.2.2 掉电保护电路 | 第24页 |
3.3 接口模块 | 第24-25页 |
3.4 接口切换 | 第25页 |
3.5 液晶模块 | 第25-32页 |
3.5.1 器件选型 | 第25-26页 |
3.5.2 工作原理 | 第26-32页 |
3.6 存储模块与IC卡 | 第32-34页 |
3.6.1 器件选型 | 第32-33页 |
3.6.2 工作原理 | 第33-34页 |
3.7 时钟模块 | 第34-35页 |
3.7.1 器件选型 | 第34页 |
3.7.2 工作原理 | 第34-35页 |
3.8 键盘输入模块 | 第35页 |
3.9 数字传感器(DS18B20) | 第35-39页 |
3.9.1 DS18B20简介 | 第35-36页 |
3.9.2 DS18B20的工作原理 | 第36页 |
3.9.3 DS18B20的工作时序 | 第36-38页 |
3.9.4 CRC校验 | 第38-39页 |
3.10 通信机制 | 第39-40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实现 | 第41-58页 |
4.1 系统主机实现 | 第41-51页 |
4.1.1 主机硬件组成 | 第41页 |
4.1.2 系统主机主程序实现 | 第41-51页 |
4.2 系统分机实现 | 第51-57页 |
4.2.1 系统分机硬件组成 | 第51页 |
4.2.2 系统分机软件实现 | 第51-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ZZJZ型便携式轴报轴位检测装置部署与测试 | 第58-64页 |
5.1 系统主机测试 | 第58-61页 |
5.1.1 系统主菜单 | 第58-59页 |
5.1.2 轴报检测 | 第59-60页 |
5.1.3 轴位检测 | 第60页 |
5.1.4 配套检测 | 第60-61页 |
5.1.5 历史记录查询 | 第61页 |
5.1.6 IC卡转储 | 第61页 |
5.2 系统分机测试 | 第61-63页 |
5.2.1 轴位检测 | 第62-63页 |
5.2.2 数字传感器(DS18B20)检测 | 第63页 |
5.2.3 待机时间 | 第63页 |
5.3 推广前景 | 第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