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2 课题研究必要性分析 | 第13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1.3.3 国内研究现状的不足 | 第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1.5 课题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儿童婚姻敏感期 | 第20-24页 |
2.1 儿童敏感期 | 第20-21页 |
2.1.1 儿童敏感期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儿童敏感期的重要意义 | 第21页 |
2.2 儿童婚姻敏感期 | 第21-22页 |
2.2.1 儿童婚姻敏感期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2 儿童婚姻敏感期的主要表现特征 | 第22页 |
2.3 儿童意识里“爱情”“婚姻”的特点 | 第22-23页 |
2.4 现阶段成人对待儿童婚姻敏感期问题存在弊端 | 第23页 |
2.4.1 曲解问题 | 第23页 |
2.4.2 回避问题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儿童图画书概况 | 第24-37页 |
3.1 儿童图画书概念 | 第24页 |
3.2 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历程 | 第24-30页 |
3.2.1 国外儿童图画书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3.2.2 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历程 | 第27-30页 |
3.3 儿童图画书的阅读意义 | 第30-36页 |
3.3.1 儿童图画书是儿童快乐的源泉 | 第30-32页 |
3.3.2 儿童图画书对儿童审美能力的提高 | 第32-35页 |
3.3.3 儿童图画书对亲子共读的促进作用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图画书对儿童婚姻敏感期教育的药用价值 | 第37-47页 |
4.1 儿童图画书的药用价值 | 第37-42页 |
4.1.1 难以开口的“性教育”问题 | 第37-39页 |
4.1.2 单亲家庭的“情感治愈”问题 | 第39-40页 |
4.1.3 沉重,悲恸的“死亡认知”问题 | 第40-41页 |
4.1.4 恐怖,禁忌的“战争灾难”问题 | 第41-42页 |
4.2 儿童图画书中对婚姻敏感期特征的表达方式 | 第42-43页 |
4.3 儿童图画书能否描述“爱情”的矛盾心理 | 第43-44页 |
4.4 积极发挥图画书在儿童“婚姻敏感期”的药用价值 | 第44-46页 |
4.4.1 图画书阅读帮助成人了解,认识儿童 | 第44页 |
4.4.2 图画书阅读帮助儿童对自我性格进行完善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儿童图画书针对“婚姻敏感期”特征的设计表达研究 | 第47-60页 |
5.1 图画书中故事桥段设计 | 第47-50页 |
5.1.1 以儿童为本的人性化角色创造 | 第47-49页 |
5.1.2 教育意义的植入 | 第49-50页 |
5.2 图画书中的语言文字 | 第50-55页 |
5.2.1 语言 | 第50-51页 |
5.2.2 文字设计 | 第51-53页 |
5.2.3 图文排版 | 第53-55页 |
5.3 图画书中插画处理方式 | 第55-59页 |
5.3.1 画面艺术风格展现 | 第55-57页 |
5.3.2 画面颜色气氛渲染 | 第57-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 第66-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