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1-22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1. 国家间的刻板印象影响着世界和平以及国家间的合作 | 第11页 |
2. 全球化的社会需要加深不同个体间的相互理解 | 第11-12页 |
3. 英语教学在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第12-13页 |
4. 我国英语课程改革体现了通过英语教学加深国际理解的要求 | 第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 国际理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14页 |
2. 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 | 第14-15页 |
3.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 | 第15-18页 |
4. 外语教育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 文献法 | 第20页 |
2. 文本分析法 | 第20页 |
3.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4. 访谈法 | 第20页 |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一、英语教学与国际理解能力概述 | 第22-27页 |
(一)英语教学内涵及特点 | 第22-23页 |
1.语言教学 | 第22页 |
2.外语教学 | 第22-23页 |
(二)国际理解能力的内涵及特点 | 第23-27页 |
1. 国际理解与国际理解教育 | 第23-25页 |
2. 能力与国际理解能力 | 第25-27页 |
二、初中生及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的调查设计及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41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27-28页 |
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 第27-28页 |
2.访谈提纲设计 | 第28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8-41页 |
1. 初中生国际理解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第28-39页 |
2. 教师国际理解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第39页 |
3. 调查结论 | 第39-41页 |
三、初中生国际理解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41-48页 |
(一)制度因素 | 第41-44页 |
1. 招生考试制度影响着英语教材中加入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 第42-43页 |
2. 招生考试制度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评价 | 第43页 |
3. 招生考试制度影响着社会人员及家长对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教育能力的重视程度 | 第43-44页 |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 第44-46页 |
1. 教师素养对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影响 | 第44页 |
2. 教师教学方法对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第46-48页 |
四、英语教学提升初中生国际理解能力的策略 | 第48-60页 |
(一)创设国际理解教育外部环境 | 第48-49页 |
1. 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 第48页 |
2. 创造国际交流机会 | 第48页 |
3. 开展国际理解活动 | 第48-49页 |
(二)提升英语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 | 第49-50页 |
1. 自觉提升自身素质 | 第49-50页 |
2. 外力助推 | 第50页 |
(三)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 第50-54页 |
1. 中外对比的方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 第50-52页 |
2. 充分利用网络、电化教学手段 | 第52页 |
3. 教学方法的选择 | 第52-54页 |
(四)重构教学评价体系 | 第54-60页 |
1. 评价目标 | 第54-55页 |
2. 评价内容及标准 | 第55页 |
3. 评价主体及对象 | 第55-57页 |
4. 评价方法及工具 | 第57-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