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实施中的“虚假表演”问题研究--以甘孜州康定县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四) 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一、甘孜州康定县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6-24页 |
(一) 甘孜州康定县校本课程状况的调查 | 第16-18页 |
(二) 甘孜州康定县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 第18-24页 |
二、独特的剧场”——拟剧视角下的学校 | 第24-31页 |
(一) 表演剧本——校本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期待 | 第24-25页 |
(二) 导演:校本课程的管理者 | 第25-26页 |
(三) 表演舞台:承载民族文化传承责任的学校 | 第26-28页 |
(四) 演员与观众: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使用者 | 第28-31页 |
三、剧场表演——校本课程实施中虚假表演的维度分析 | 第31-36页 |
(一) 纵向分析 | 第31-34页 |
(二) 横向分析 | 第34-36页 |
四、校本课程实施中虚假表演归因 | 第36-40页 |
(一) 校本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匮乏 | 第36-37页 |
(二) 校本课程管理部门知识观偏见 | 第37页 |
(三) 校本课程评价的功利导向 | 第37-38页 |
(四) 学校缺乏必要的合作途径 | 第38-39页 |
(五) 教师校本课程意识淡薄、能力欠缺 | 第39-40页 |
五、解决校本课程实施中虚假表演的对策 | 第40-44页 |
(一) 以文化为本,校本课程文化角色的回归 | 第40-41页 |
(二) 学校校本课程正确定位 | 第41-42页 |
(三) 增强师生校本课程的自觉意识 | 第42页 |
(四) 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渠道,实现良好发展 | 第42-43页 |
(五) 健全合理的校本课程师资队伍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