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新世纪妇儿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电子病历的对比第10-12页
    1.3 电子病历系统与HIS的关系第12页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12页
    1.5 论文结构第12-14页
第2章 相关技术第14-18页
    2.1 XML第14-15页
        2.1.1 XML的描述和特点第14页
        2.1.2 基于XML的病历的集成第14-15页
    2.2 Power Builder第15-16页
        2.2.1 简介第15页
        2.2.2 选择Power Builder的原因第15-16页
    2.3 COM+第16页
        2.3.1 简介第16页
        2.3.2 选择COM+的原因第16页
    2.4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3章 电子病历系统的需求分析第18-28页
    3.1 病历系统的需求分析第18-26页
        3.1.1 系统功能需求第18-21页
        3.1.2 系统数据需求第21-22页
        3.1.3 系统用例图分析第22-24页
        3.1.4 系统功能模块需求分析第24-25页
        3.1.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第25页
        3.1.6 系统的性能需求第25-26页
    3.2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第26页
        3.2.1 系统安全第26页
        3.2.2 数据安全第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4章 电子病历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8-44页
    4.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第28页
    4.2 系统设计思想第28页
    4.3 系统技术架构第28-30页
    4.4 系统的网络架构第30-31页
    4.5 系统设计第31-36页
        4.5.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第31-32页
        4.5.2 系统详细设计第32-36页
        4.5.3 针对妇产科的特殊设计第36页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36-41页
        4.6.1 数据库设计原则第36-37页
        4.6.2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第37-41页
        4.6.3 数据库接口设计第41页
    4.7 系统信息共享设计第41页
    4.8 系统安全设计第41-42页
        4.8.1 系统安全第41-42页
        4.8.2 数据安全第42页
    4.9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电子病历系统的实现第44-68页
    5.1 XML的实现第44-45页
    5.2 COM+的实现第45-46页
    5.3 电子病历系统主要模块实现第46-62页
        5.3.1 系统管理员管理模块实现第46-52页
        5.3.2 患者信息管理模块实现第52-54页
        5.3.3 电子病历管理功能实现第54-56页
        5.3.4 电子病历模板功能实现第56-60页
        5.3.5 针对妇产科的电子病历模板实现第60页
        5.3.6 电子病历图像读取模块实现第60-61页
        5.3.7 纸质病历管理功能实现第61-62页
    5.4 基于妇产科的技术难点实现第62-65页
    5.5 数据库的实现第65-66页
        5.5.1 逻辑数据库规范化第65页
        5.5.2 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第65-66页
        5.5.3 合理使用索引第66页
    5.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测试第68-78页
    6.1 系统的测试环境第68-69页
        6.1.1 软件测试环境第68页
        6.1.2 硬件测试环境第68-69页
    6.2 测试计划第69-70页
    6.3 测试过程第70-72页
        6.3.1 功能测试第70-71页
        6.3.2 性能测试第71-72页
    6.4 系统测试结果第72-74页
        6.4.1 系统登录模块测试第72页
        6.4.2 系统患者管理模块测试表第72-73页
        6.4.3 系统病历管理模块测试表第73-74页
    6.5 系统评价第74-76页
        6.5.1 提高工作效率第74-75页
        6.5.2 实现的非功能性需求第75页
        6.5.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75-76页
    6.6 测试结论第76页
    6.7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结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子分子态的介子交换模型研究
下一篇:房地产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