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1.5.2 调查法 | 第14页 |
1.5.3 实地考察法 | 第14页 |
1.5.4 内容分析法 | 第14-15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吉林地区 | 第15页 |
2.1.2 课程资源 | 第15页 |
2.1.3 化学课程资源 | 第15-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格式塔学习理论 | 第16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2.2.3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3 吉林地区高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3.1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第18页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18-20页 |
3.2.1 硬件设施 | 第18-19页 |
3.2.2 教师访谈 | 第19-20页 |
4 吉林地区高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例 | 第20-48页 |
4.1 吉林地区概况 | 第20页 |
4.2 吉林地区化学课程资源分类 | 第20-21页 |
4.3 吉林地区服务业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第21-29页 |
4.3.1 陨石 | 第21-23页 |
4.3.2 拉法山 | 第23页 |
4.3.3 官马溶洞 | 第23页 |
4.3.4 龙潭山、北山的古建筑 | 第23-24页 |
4.3.5 完颜希尹家族墓 | 第24-25页 |
4.3.6 人类文明遗址 | 第25页 |
4.3.7 旗袍 | 第25-26页 |
4.3.8 麻花布 | 第26-27页 |
4.3.9 粘豆包 | 第27-28页 |
4.3.10 水产 | 第28页 |
4.3.11 食器 | 第28页 |
4.3.12 奇石 | 第28-29页 |
4.4 吉林地区工业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第29-41页 |
4.4.1 水电 | 第29-30页 |
4.4.2 江南热电厂 | 第30-31页 |
4.4.3 桦甸吉元土产有限公司 | 第31-32页 |
4.4.4 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 | 第32-33页 |
4.4.5 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 第33页 |
4.4.6 吉林市江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 第33-34页 |
4.4.7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 第34-36页 |
4.4.8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 | 第36-40页 |
4.4.9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 | 第40页 |
4.4.10 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 第40-41页 |
4.5 吉林地区农业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第41-43页 |
4.5.1 紫苏 | 第41-42页 |
4.5.2 黄豆 | 第42-43页 |
4.6 小结 | 第43-4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8-51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建议 | 第49-51页 |
5.2.1 教育部门的支持 | 第49页 |
5.2.2 加强教师的培训 | 第49页 |
5.2.3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一 文中部分插图 | 第55-59页 |
附录二 教学案例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