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及其复配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试验的材料、仪器和手段 | 第17-2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1 基质沥青 | 第17页 |
2.1.2 沥青改性剂 | 第17-18页 |
2.2 主要试验设备 | 第18-20页 |
2.2.1 沥青胶结料试验设备 | 第18-20页 |
2.3 PPA改性沥青制备方法 | 第20页 |
2.4 主要试验方法 | 第20-26页 |
2.4.1 物理性质试验 | 第20页 |
2.4.2 化学组分 | 第20页 |
2.4.3 多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 | 第20-23页 |
2.4.4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 第23-25页 |
2.4.5 弯曲蠕变试验 | 第25页 |
2.4.6 频率扫描试验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多聚磷酸改性机理研究 | 第27-39页 |
3.1 沥青组分及胶体结构 | 第27-29页 |
3.2 多聚磷酸对沥青的物理性质、化学组分的影响 | 第29-38页 |
3.2.1 PPA对沥青物理特性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2 PPA对沥青化学组分的影响 | 第34-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多聚磷酸改性对沥青性能影响的评估 | 第39-63页 |
4.1 PPA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 第39-46页 |
4.1.1 高温PG分级试验结果 | 第39-43页 |
4.1.2 多应力蠕变恢复(MSCR)结果 | 第43-46页 |
4.2 PPA对沥青中温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1 中温PG分级试验结果 | 第46-47页 |
4.3 PPA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1 弯曲梁蠕变(BBR)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4.4 PPA对沥青流变特性的影响 | 第48-54页 |
4.4.1 流变主曲线试验结果 | 第50-54页 |
4.5 PPA对沥青老化特性的影响 | 第54-62页 |
4.5.1 沥青的氧化老化 | 第54-55页 |
4.5.2 老化试验 | 第55-56页 |
4.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感温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63-77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64-68页 |
5.1.1 针入度指数法 | 第64-66页 |
5.1.2 针入度黏度指数法 | 第66页 |
5.1.3 黏温指数VTS | 第66-68页 |
5.1.4 复数模量指数法 | 第68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6页 |
5.2.1 针入度指数法 | 第68-71页 |
5.2.2 针入度黏度指数法 | 第71页 |
5.2.3 黏温指数VTS | 第71-73页 |
5.2.4 复数模量指数法 | 第73-74页 |
5.2.5 复数指数法 | 第74-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多聚磷酸与橡胶粉复配技术研究 | 第77-85页 |
6.1 最佳复配方案 | 第77页 |
6.2 复合改性沥青制备 | 第77页 |
6.3 结果和分析 | 第77-80页 |
6.3.1 常规试验结果 | 第77-78页 |
6.3.2 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 第78-80页 |
6.4 CR添加量对PPA改性流变性的影响 | 第80-82页 |
6.5 PPA对橡胶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 第82-8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PPA改性沥青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 第85-89页 |
7.1 PPA改性沥青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85-86页 |
7.2 PPA改性沥青的社会效益分析 | 第86-87页 |
7.2.1 燃油消耗分析 | 第86-87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8.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