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的来源和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1.3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0页 |
2.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 | 第17-18页 |
2.2 生态环境治理 | 第18-19页 |
2.2.1 生态环境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2 生态环境治理的界定 | 第19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19-20页 |
第3章 河北省生态环境概述和治理历程 | 第20-26页 |
3.1 河北省生态环境的概述 | 第20-22页 |
3.1.1 河北省的生态环境 | 第20-21页 |
3.1.2 河北省生态环境的现状 | 第21-22页 |
3.2 河北省生态环境治理的历程 | 第22-25页 |
3.2.1 河北省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 | 第22-23页 |
3.2.2 河北省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 第23-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河北省生态环境治理的不足 | 第26-33页 |
4.1 缺乏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 | 第26-27页 |
4.2 缺乏区域性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 第27-29页 |
4.3 缺乏有效的雾霾治理方案 | 第29-30页 |
4.4 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部署 | 第30-32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32-33页 |
第5章 河北省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33-47页 |
5.1 整体性的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的构建 | 第33-36页 |
5.1.1 树立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理念 | 第33-34页 |
5.1.2 政府制定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规划 | 第34-35页 |
5.1.3 建立区域性监察与督导一体化机制 | 第35-36页 |
5.2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 第36-40页 |
5.2.1 寻找和确立生态补偿的途径 | 第36-37页 |
5.2.2 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 | 第37-39页 |
5.2.3 维护和完善生态补偿的保障体系 | 第39-40页 |
5.3 优化产业结构改善雾霾现状 | 第40-45页 |
5.3.1 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工业 | 第41-42页 |
5.3.2 发展特色农业与绿色农业 | 第42-43页 |
5.3.3 第三产业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 第43-45页 |
5.4 注重自身的民生问题 | 第45-46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