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富锰渣生产实时监视监控系统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 物联网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7-9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7-8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4 文章内容与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富锰渣生产工艺特点与需求分析 | 第11-18页 |
2.1 项目概况 | 第11页 |
2.2 富锰渣生产工艺流程 | 第11-13页 |
2.3 富锰渣生产主要设备 | 第13-14页 |
2.4 富锰渣生产环境状况 | 第14-15页 |
2.5 富锰渣生产监视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第15-17页 |
2.5.1 监控对象选择 | 第15-16页 |
2.5.2 监视监控系统功能需求 | 第16-17页 |
2.5.3 监视监控系统建设目标 | 第1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相关技术理论及方案设计 | 第18-27页 |
3.1 相关技术理论 | 第18-23页 |
3.1.1 物联网 | 第18-19页 |
3.1.2 信息融合 | 第19-22页 |
3.1.3 KingSCADA组态软件 | 第22页 |
3.1.4 SQL Server数据库 | 第22-23页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3-24页 |
3.3 实时监视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富锰渣生产实时监视监控系统硬件实现 | 第27-34页 |
4.1 富锰渣生产实时监视监控系统硬件架构 | 第27-28页 |
4.2 信息采集子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28-31页 |
4.2.1 信息采集子系统结构 | 第28-29页 |
4.2.2 信息采集子系统设备构成 | 第29-31页 |
4.3 信息传输子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31-32页 |
4.3.1 信息传输子系统结构 | 第31-32页 |
4.3.2 信息传输子系统设备构成 | 第32页 |
4.4 监控中心硬件实现 | 第32-33页 |
4.4.1 监控中心硬件结构 | 第32-33页 |
4.4.2 监控中心设备构成 | 第3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富锰渣生产实时监视监控系统软件开发 | 第34-52页 |
5.1 实时监视监控系统软件功能 | 第34-35页 |
5.2 实时监视监控系统软件构架 | 第35-36页 |
5.2.1 实时监视监控系统软件结构 | 第35-36页 |
5.2.2 实时监视监控系统软件组成 | 第36页 |
5.3 实时监视监控系统软件功能实现 | 第36-40页 |
5.3.1 数据采集 | 第36-37页 |
5.3.2 监控界面开发 | 第37-38页 |
5.3.3 视频图像嵌入 | 第38-39页 |
5.3.4 数据库设计 | 第39-40页 |
5.4 富锰渣生产安全状态信息融合 | 第40-51页 |
5.4.1 富锰渣生产安全状态状况监测 | 第40页 |
5.4.2 富锰渣生产安全状态信息融合模型 | 第40-41页 |
5.4.3 富锰渣生产安全状态信息融合算法 | 第41-44页 |
5.4.4 图像特征辅助判断 | 第44-50页 |
5.4.5 安全状态信息融合仿真分析 | 第50-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运行 | 第52-61页 |
6.1 系统调试 | 第52-53页 |
6.1.1 系统硬件调试 | 第52页 |
6.1.2 系统软件调试 | 第52-53页 |
6.2 系统运行及效果分析 | 第53-60页 |
6.2.1 系统运行效果 | 第53-58页 |
6.2.2 运行效果分析 | 第58-60页 |
6.3 本章总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总结 | 第61-62页 |
7.2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