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其他政治理论问题论文--自由、平等、博爱论文

控制的平等—罗伯特·达尔政治平等思想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导论第15-39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第15-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目的第16-18页
    1.2 文献综述第18-30页
        1.2.1 达尔本人的著作第18-20页
        1.2.2 更宽广的文献背景第20-22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30页
    1.3 达尔的思想及其思想史定位第30-34页
        1.3.1 达尔的思想第30-33页
        1.3.2 政治平等思想的谱系及达尔的定位第33-34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34-39页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34-35页
        1.4.2 本文的创新点第35-37页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37-39页
2. 政治平等的本体第39-90页
    2.1 达尔研究政治平等的思路第39-42页
        2.1.1 达尔对形式逻辑思路的淡化第39-41页
        2.1.2 达尔政治平等理论的主要关切点第41-42页
    2.2 政治平等的内涵与外延第42-49页
        2.2.1 政治平等的定义第42-45页
        2.2.2 达尔对政治平等的近似定义第45-47页
        2.2.3 达尔对政治平等的外延性定义第47-49页
    2.3 政治平等与邻近概念的辨析第49-66页
        2.3.1 平等与公平的关系第50-51页
        2.3.2 平等与平均的关系第51页
        2.3.3 平等与差异的关系第51-52页
        2.3.4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第52-65页
        2.3.5 平等与效率第65-66页
    2.4 政治平等的分类和测量第66-73页
        2.4.1 政治不平等的分类第66-70页
        2.4.2 政治不平等的测量第70-73页
    2.5 政治平等的内在衍生机制第73-76页
    2.6 政治平等的外在实现机制第76-82页
        2.6.1 政治平等与经济发展水平第76-77页
        2.6.2 政治平等的前提是合理的包容性第77-78页
        2.6.3 减少累积性不平等的实现机制第78-80页
        2.6.4 朝向政治平等的迈进第80-82页
    2.7 政治平等的功能第82-85页
        2.7.1 政治平等与社会伤害的减轻第82-83页
        2.7.2 政治平等与政治信任的增加第83-84页
        2.7.3 政治平等与社会和谐的维护第84-85页
    2.8 政治平等简史第85-90页
        2.8.1 政治平等的制度史历程第86-88页
        2.8.2 政治平等的思想史历程第88-90页
3. 政治平等的基础第90-117页
    3.1 内在平等:弱势平等原则第90-98页
        3.1.1 内在平等原则的概念第90-91页
        3.1.2 内在平等原则的理由第91-93页
        3.1.3 内在平等原则的两个缺陷第93-94页
        3.1.4 内在平等观念的思想史渊源第94-95页
        3.1.5 达尔内在平等概念的美国背景第95-96页
        3.1.6 其他学派论内在平等的观念第96-98页
    3.2 强势平等:一种强势的平等原则第98-104页
        3.2.1 强势平等原则的内涵第98-99页
        3.2.2 强势平等原则的问题第99-104页
    3.3 政治平等:约束力最强的平等第104-106页
        3.3.1 约束性决策要求政治平等第104-105页
        3.3.2 政治平等与民主之正当性证明第105-106页
    3.4 民主与政治平等的一般关系第106-111页
        3.4.1 或理想民主理论第106-108页
        3.4.2 一般民主与政治平等的关系第108-111页
    3.5 政治平等的进一步的哲学基础第111-117页
        3.5.1 自然权利观念第111-114页
        3.5.2 个人主义观念第114-115页
        3.5.3 宗教观念第115-117页
4. 政治平等的动力第117-143页
    4.1 情感与理性第117-130页
        4.1.1 情感是政治平等的主要动力第117-123页
        4.1.2 僧帽猴实验:一个有趣的、但却缺乏说服力的“启示”第123-124页
        4.1.3 情感在西方政治学中的地位第124-127页
        4.1.4 为什么情感比理性更重要第127-130页
    4.2 政治人格第130-132页
        4.2.1 多元主义对政治人格的理解第130-132页
        4.2.2 政治人格与平等第132页
    4.3 公司资本主义与资源不平等第132-143页
        4.3.1 资源不平等是所有政治体系的共性第132-134页
        4.3.2 政治资源的涵义和类型第134-135页
        4.3.3 技能、知识和动机第135-136页
        4.3.4 市场经济与政治平等第136-139页
        4.3.5 从弥散性不平等到巨型公司第139-141页
        4.3.6 政治资源的平等化第141-143页
5. 政治平等的制度第143-203页
    5.1 总论:四种社会控制技术第143-146页
    5.2 无政府主义与政治平等第146-157页
        5.2.1 什么是无政府主义第146-148页
        5.2.2 达尔论无政府主义与平等第148-149页
        5.2.3 争论的焦点:权威与自主第149-150页
        5.2.4 更基本的概念:影响力与权力第150-152页
        5.2.5 无政府主义为何不是政治平等的适当形式第152-155页
        5.2.6 最弱国家(近似于无政府主义)与政治平等第155-157页
    5.3 城邦政治与政治平等第157-162页
        5.3.1 城邦国家及其实质第157-159页
        5.3.2 古代城邦之特征第159-160页
        5.3.3 古代城邦国家的局限性第160-162页
    5.4 规模难题与政治平等第162-167页
        5.4.1 达尔政治思想的重要支点:规模难题第162-166页
        5.4.2 争论:民主概念的问题第166-167页
    5.5 护卫者统治与政治平等第167-180页
        5.5.1 护卫者统治和精英政治第167-168页
        5.5.2 护卫者统治的思想源头:柏拉图及其“船长喻”第168-169页
        5.5.3 护卫者统治的两个前提性假设第169-170页
        5.5.4 护卫者统治论和民主真的有三个“共享的”假设吗第170-172页
        5.5.5 达尔对护卫者统治的批评第172-175页
        5.5.6 现代护卫者统治和准护卫者统治第175-180页
    5.6 寡头统治“铁律”第180-183页
    5.7 多头政体与政治平等第183-190页
        5.7.1 多头政体的三个前提第183-185页
        5.7.2 多头政体的基本架构第185-187页
        5.7.3 多头政体与政治平等第187-190页
        5.7.4 学术界对多头政体的批评第190页
    5.8 美国的政治平等第190-195页
        5.8.1 美国并非政治平等的模范第191-194页
        5.8.2 美国何以成功第194-195页
    5.9 多元民主的困境第195-203页
        5.9.1 多元主义民主的诸困境第195-198页
        5.9.2 对诸困境的准确理解第198-200页
        5.9.3 进一步的民主是否能解决多元民主的困境?第200-203页
6. 政治平等的发展第203-233页
    6.1 共识民主第203-206页
        6.1.1 何谓共识民主?第203-204页
        6.1.2 达尔论共识民主第204-206页
    6.2 经济民主第206-217页
        6.2.1 经济民主何以可欲:六个前提第206-212页
        6.2.2 达尔对经济民主的具体构想第212-215页
        6.2.3 可能的反对意见及其答辩第215-216页
        6.2.4 对达尔经济民主理论的评论第216-217页
    6.3 公民取向第217-228页
        6.3.1 共识/信念与政治制度第217-220页
        6.3.2 达尔的最初态度:公民并非一种政治动物第220-221页
        6.3.3 达尔态度的转化:大众消费阶段的政治平等将最大化第221-222页
        6.3.4 困境中的猜想:公民文化或许可能?第222-223页
        6.3.5 转向:消费主义文化将让位于公民文化第223-225页
        6.3.6 达尔转向公民文化的理论意蕴第225-227页
        6.3.7 反对者的批评:文化转型是否可能?第227-228页
    6.4 技术发展的方向第228-229页
    6.5 更远期的展望第229-233页
        6.5.1 国际组织与政治平等第229-230页
        6.5.2 危机和集权对政治平等的威胁第230-231页
        6.5.3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和流动性第231-233页
7. 结论和讨论第233-246页
    7.1 达尔:相互控制的平等第233-234页
    7.2 多元民主框架下平等能走多远?第234-239页
    7.3 平等本身有极限吗?第239-242页
    7.4 中国视角第242-24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46-253页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53-254页
致谢第254页

论文共2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对策研究--以上海南汇工业园区为例
下一篇:J银行上海分行营运业务流程优化及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