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经济工业园区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经济工业园区的功能 | 第16-17页 |
2.1.3 经济工业园区的转型 | 第17-18页 |
2.2 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2.1 产业集聚理论 | 第18页 |
2.2.2 经济区位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 第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框架分析 | 第20-30页 |
3.1 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 | 第20-21页 |
3.1.1 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 第20-21页 |
3.1.2 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页 |
3.2 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 第21-26页 |
3.2.1 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 第21-23页 |
3.2.2 日本筑波科技城案例分析 | 第23-25页 |
3.2.3 新加坡“裕廊”产业新城案例分析 | 第25-26页 |
3.3 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策略 | 第26-28页 |
3.3.1 力推产业升级转型 | 第26-27页 |
3.3.2 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 第27-28页 |
3.3.3 打造人居产业新城 | 第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转型发展SWOT分析 | 第30-41页 |
4.1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 第30-34页 |
4.1.1 园区发展历程 | 第30页 |
4.1.2 园区产业发展基础分析 | 第30-32页 |
4.1.3 园区转型发展必要性分析 | 第32-34页 |
4.2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第34-36页 |
4.2.1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转型发展优势分析 | 第34-35页 |
4.2.2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劣势分析 | 第35-36页 |
4.3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第36-39页 |
4.3.1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机遇分析 | 第36-38页 |
4.3.2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挑战分析 | 第38-39页 |
4.4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转型发展SWOT分析总表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实证分析 | 第41-60页 |
5.1 园区产业升级评价模型 | 第41-54页 |
5.1.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1-43页 |
5.1.2 园区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5页 |
5.1.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园区主导产业遴选分析 | 第45-54页 |
5.2 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分析 | 第54-57页 |
5.2.1 产业空间布局指引 | 第54-55页 |
5.2.2 打造“一廊两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 第55-57页 |
5.3 园区产城融合 | 第57-59页 |
5.3.1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度评价 | 第57-58页 |
5.3.2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产业融合特征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上海南汇工业园转型发展保障措施 | 第60-64页 |
6.1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 第60-61页 |
6.2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大园区内企业转型发展力度力度 | 第61页 |
6.3 推进多种形式创新,增强园区发展活力 | 第61-62页 |
6.4 引进科技领军团队,助力园区转型发展 | 第62页 |
6.5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 第62-6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