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4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20页 |
1.1.1 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对地下空间的需求 | 第12-14页 |
1.1.2 世界地下空间时代 | 第14-18页 |
1.1.3 北京的地下空间的大发展时期 | 第18-2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3 研究基础 | 第22-30页 |
1.3.1 旧城保护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1.3.2 国际宪章、上位规划及相关法规 | 第24-25页 |
1.3.3 一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研究 | 第25-26页 |
1.3.4 地下建筑设计的研究 | 第26-28页 |
1.3.5 北京旧城地下建筑的研究 | 第28-30页 |
1.4 研究范围 | 第30-36页 |
1.4.1 地下空间 | 第30-32页 |
1.4.2 北京旧城 | 第32-33页 |
1.4.3 当代北京旧城地下空间 | 第33-34页 |
1.4.4 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 第34-36页 |
1.5 研究架构 | 第36-4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37-40页 |
第2章 理论构建:旧城保护问题与地下空间策略 | 第40-71页 |
2.1 旧城保护的历史实践 | 第41-47页 |
2.1.1 西方历史城市保护实践的探索 | 第41-43页 |
2.1.2 中国历史城市保护实践的探索 | 第43-47页 |
2.2 北京旧城保护面临的五个问题 | 第47-57页 |
2.2.1 旧城拥挤问题 | 第48-51页 |
2.2.2 旧城功能问题 | 第51-53页 |
2.2.3 旧城停车问题 | 第53-54页 |
2.2.4 旧城品质问题 | 第54-55页 |
2.2.5 旧城风貌问题 | 第55-57页 |
2.3 针对旧城空间问题的地下空间五策略 | 第57-66页 |
2.3.1 地下空间容量缓解旧城空间紧张 | 第58-59页 |
2.3.2 地下空间功能补充旧城功能需求 | 第59-61页 |
2.3.3 地下停车空间解决旧城停车困难 | 第61-63页 |
2.3.4 地下空间文化提升旧城空间品质 | 第63-65页 |
2.3.5 地下建筑设计遵循旧城城市风貌 | 第65-66页 |
2.4 旧城地下空间的优劣辩证分析 | 第66-69页 |
2.4.1 旧城地下空间的优势与劣势 | 第66-68页 |
2.4.2 旧城地下空间的机遇与挑战 | 第68-69页 |
2.5 小结 | 第69-71页 |
第3章 北京旧城地下空间综述 | 第71-102页 |
3.1 北京旧城地下空间的历史沿革 | 第71-79页 |
3.1.1 1969年至1979年:防空洞的建设 | 第71-74页 |
3.1.2 1980年至1999年:平战结合的改造 | 第74-76页 |
3.1.3 2000年至今:全面发展 | 第76-78页 |
3.1.4 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地下空间发展缓慢 | 第78-79页 |
3.2 北京旧城地下空间的潜力巨大 | 第79-87页 |
3.2.1 旧城地下空间的产生基础 | 第79-81页 |
3.2.2 旧城地下空间发展资源潜力 | 第81-84页 |
3.2.3 地下空间与历史文化保护区 | 第84-87页 |
3.3 北京旧城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 | 第87-92页 |
3.3.1 旧城现状地下空间分布现状 | 第87-89页 |
3.3.2 旧城现状地下空间缺乏设计 | 第89-92页 |
3.4 北京旧城地下空间的类型 | 第92-100页 |
3.4.1 地下空间的多种可能性 | 第92-95页 |
3.4.2 旧城地下空间类型划分 | 第95-100页 |
3.5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4章 地下空间容量缓解旧城空间紧张 | 第102-125页 |
4.1 三个尺度的地下空间容量 | 第102-107页 |
4.1.1 宏观:旧城尺度的地下空间容量 | 第103-105页 |
4.1.2 中观:保护区尺度的地下空间容量 | 第105-107页 |
4.1.3 微观:街区尺度的地下空间容量 | 第107页 |
4.2 成片居住建筑地下空间容量 | 第107-112页 |
4.2.1 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 | 第107-109页 |
4.2.2 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与深度 | 第109-111页 |
4.2.3 地下空间的“有机更新”模式 | 第111-112页 |
4.3 保护区内节点的地下空间容量 | 第112-123页 |
4.3.1 商业区地下空间容量 | 第112-117页 |
4.3.2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容量 | 第117-120页 |
4.3.3 保护区与外部的地下串联 | 第120-123页 |
4.4 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5章 地下空间功能补充旧城功能需求 | 第125-164页 |
5.1 地下居住空间补充部分居住功能 | 第126-136页 |
5.1.1 满足弱势人群的社会需求 | 第126-130页 |
5.1.2 地下居住空间存在的问题 | 第130-134页 |
5.1.3 地下空间有居住的可行性 | 第134-136页 |
5.2 地下文体空间创造多样公共功能 | 第136-147页 |
5.2.1 旧城地下休闲娱乐空间 | 第136-139页 |
5.2.2 旧城地下运动健身空间 | 第139-144页 |
5.2.3 旧城地下公益文教空间 | 第144-147页 |
5.3 地下轨道交通增强城市空间可达性 | 第147-162页 |
5.3.1 旧城地铁站的现状 | 第148-154页 |
5.3.2 换乘线路复杂多样 | 第154-158页 |
5.3.3 覆盖率仍然较低 | 第158-162页 |
5.4 小结 | 第162-164页 |
第6章 地下停车空间解决旧城停车困难 | 第164-184页 |
6.1 形成胡同地下空间 | 第165-171页 |
6.1.1 胡同地下公共停车场的缺乏 | 第165-167页 |
6.1.2 胡同地下停车空间的可能性 | 第167-169页 |
6.1.3 胡同地下停车空间小型化模式 | 第169-171页 |
6.2 创造遗产地下停车空间 | 第171-177页 |
6.2.1 历史文化遗产内外停车难 | 第171-173页 |
6.2.2 地下空间解决遗产停车问题可能性 | 第173-174页 |
6.2.3 遗产地下停车空间三种模式 | 第174-177页 |
6.3 增加商业区地下停车空间 | 第177-182页 |
6.3.1 商业区地下停车空间的需求 | 第177-178页 |
6.3.2 商业区地下停车空间的规模 | 第178-180页 |
6.3.3 商业区地下停车场的模式 | 第180-182页 |
6.4 小结 | 第182-184页 |
第7章 地下空间文化提升旧城空间品质 | 第184-215页 |
7.1 弘扬旧城空间结构特色 | 第184-192页 |
7.1.1 解决中轴线保护矛盾 | 第185-186页 |
7.1.2 更新二环路城市空间 | 第186-189页 |
7.1.3 助于保持旧城景观特色 | 第189-192页 |
7.2 烘托历史文物原本特色 | 第192-199页 |
7.2.1 梳理文物节点现状 | 第192-195页 |
7.2.2 提高文物建筑品质 | 第195-197页 |
7.2.3 处理文物周边环境 | 第197-199页 |
7.3 凸显地铁站点地段特色 | 第199-213页 |
7.3.1 旧城地铁音乐可能性探讨 | 第200-202页 |
7.3.2 旧城地铁公共艺术多样 | 第202-209页 |
7.3.3 旧城地铁内部设计参差不齐 | 第209-213页 |
7.4 小结 | 第213-215页 |
第8章 地下建筑设计遵循旧城城市风貌 | 第215-248页 |
8.1 广场地下空间设计 | 第215-225页 |
8.1.1 地下庭院模式 | 第216-218页 |
8.1.2 多层利用模式 | 第218-221页 |
8.1.3 高差过渡模式 | 第221-225页 |
8.2 胡同地下空间设计 | 第225-235页 |
8.2.1 胡同内的地上突出物 | 第225-228页 |
8.2.2 胡同内的地下防空洞 | 第228-231页 |
8.2.3 不同类型的建筑加建 | 第231-235页 |
8.3 既有地下空间设计 | 第235-246页 |
8.3.1 既有地下空间的优化 | 第236-239页 |
8.3.2 既有地下空间的扩展 | 第239-242页 |
8.3.3 既有地下空间的整合 | 第242-246页 |
8.4 小结 | 第246-248页 |
第9章 结语 | 第248-267页 |
9.1 论文结论 | 第248-255页 |
9.1.1 北京旧城地下空间资源与现状空间规律 | 第249-250页 |
9.1.2 北京旧城保护地下空间对策理论框架 | 第250-252页 |
9.1.3 北京旧城地下空间未来展望 | 第252-255页 |
9.2 论文建议 | 第255-263页 |
9.2.1 明确地下空间法律法规 | 第255-257页 |
9.2.2 统筹旧城地下空间现状与目标 | 第257-259页 |
9.2.3 建设跨领域的合作平台 | 第259-263页 |
9.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63-264页 |
9.4 论文的问题与不足 | 第264-265页 |
9.5 论文的研究展望 | 第265-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267-281页 |
致谢 | 第281-283页 |
附录A 旧城地下室租赁及集体宿舍调研问卷与调研案例 | 第283-291页 |
附录B 地下空间文化:纽约地铁音乐 | 第291-297页 |
附录C 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的几种地铁艺术 | 第297-30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