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其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价 | 第11-13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本评价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13-14页 |
一、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二、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创新 | 第14-16页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4页 |
二、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第16-21页 |
第一节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一、西部地区 | 第16页 |
二、地方政府 | 第16-17页 |
三、生态环境 | 第17-18页 |
四、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 第18页 |
第二节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区域理论 | 第18-19页 |
二、公共治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内涵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1-30页 |
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原因 | 第21-24页 |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 第21-22页 |
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反思 | 第24-26页 |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第三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反思 | 第26-28页 |
一、生态环境法治机制 | 第26页 |
二、生态环境监管机制 | 第26-27页 |
三、生态环境评价机制 | 第27-28页 |
第四节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手段和方式的反思 | 第28-30页 |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手段和方式 | 第28页 |
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手段和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演变及其启示 | 第30-37页 |
第一节 国内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的模式演变与实践 | 第30-32页 |
一、国内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转变 | 第30-31页 |
二、国内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实践 | 第31-32页 |
三、对国内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基本评价 | 第32页 |
第二节 国外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梳理 | 第32-35页 |
一、巴西和日本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梳理 | 第32-33页 |
二、西方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梳理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对国内外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35-37页 |
一、国内外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二、国外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经验对西部地区的启示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构建 | 第37-48页 |
第一节 构建与西部地区区情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体系 | 第37-40页 |
一、在生态环境治理中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 | 第37-38页 |
二、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 | 第38-39页 |
三、构建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评估体系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构建地区间多元协作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 第40-42页 |
一、构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间生态环境治理行为协作机制 | 第40-41页 |
二、构建西部地区间政府生态环境协作预防机制 | 第41页 |
三、构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 | 第41-42页 |
四、构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机制 | 第42页 |
第三节 改进和强化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手段和方式的路径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构建基于文化融合的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 第43-48页 |
一、民族文化融合的生态环境治理概念 | 第44页 |
二、民族文化融合的基本内涵 | 第44-45页 |
三、民族文化融合到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 | 第45-46页 |
四、民族文化融合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实现路径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其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