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部分 研究报告 | 第9-28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人居环境植物景观重要性 | 第10页 |
1.1.2 人居环境植物景观的生态化趋势 | 第10页 |
1.1.3 现代植物景观文化性的缺失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3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1.3.1 居住区植物景观 | 第11-12页 |
1.3.2 绿色植物群落 | 第12页 |
1.3.3 自然植物群落 | 第12-13页 |
1.3.4 植物生境 | 第13页 |
1.3.5 生态位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居住区“树性化”植物景观营造方法探讨 | 第20-28页 |
2.1 “树性化”概念的提出 | 第20页 |
2.2 居住区植物景观的生态性表达 | 第20-24页 |
2.2.1 营造植物适生生境 | 第20-22页 |
2.2.2 考虑生物多样性、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 第22-23页 |
2.2.3 遵循适树适地原则 | 第23-24页 |
2.3 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文化性表达 | 第24-28页 |
2.3.1 体现植物文学文化内涵 | 第25-26页 |
2.3.2 因地制宜的传承植物造景手法 | 第26页 |
2.3.3 体现地域性植物文化 | 第26-27页 |
2.3.4 创造生态植物文化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第28-39页 |
3. 居住区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 第29-39页 |
3.1 古典主义风格--长沙市金科·东方大院植物景观分析 | 第29-31页 |
3.1.1 案例概括 | 第29页 |
3.1.2 植物景观优劣分析 | 第29-31页 |
3.2 新现代风格--长沙市万科·西街花园植物景观分析 | 第31-33页 |
3.2.1 案例概括 | 第31-32页 |
3.2.2 植物景观优劣分析 | 第32-33页 |
3.3 现代主义风格--南京仁恒江湾城三期植物景观分析 | 第33-35页 |
3.3.1 案例概括 | 第33页 |
3.3.2 植物景观优劣分析 | 第33-35页 |
3.4 旧居住区--南京“东恒·阳光”嘉园植物景观分析 | 第35-36页 |
3.4.1 案例概括 | 第35页 |
3.4.2 植物景观优劣分析 | 第35-36页 |
3.5 植物文化指导设计--武汉东湖天下植物景观分析 | 第36-39页 |
3.5.1 案例概括 | 第36-37页 |
3.5.2 植物景观优劣分析 | 第37-39页 |
第三部分 湘潭尚御尊小区"树性化"植物景观设计 | 第39-94页 |
4. 湘潭“尚御尊”小区“树性化”植物景观设计图册 | 第40-82页 |
5. 湘潭“尚御尊”小区“树性化”植物景观设计说明书 | 第82-92页 |
5.1 项口概况及背景 | 第82页 |
5.1.1 区位分析 | 第82页 |
5.1.2 项目背景 | 第82页 |
5.2 现状分析 | 第82-86页 |
5.2.1 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 第82页 |
5.2.2 气候分析 | 第82-83页 |
5.2.3 地形分析 | 第83页 |
5.2.4 土壤分析 | 第83页 |
5.2.5 光照分析 | 第83-85页 |
5.2.6 分析总结 | 第85-86页 |
5.3 设计定位及目标 | 第86页 |
5.3.1 设计定位 | 第86页 |
5.3.2 设计目标 | 第86页 |
5.4 项目依据 | 第86页 |
5.5 设计主题、理念及原则 | 第86-87页 |
5.5.1 湘潭尚御尊小区“树性化”植物景观设计主题 | 第86-87页 |
5.5.2 湘潭尚御尊小区“树性化”植物景观设计理念 | 第87页 |
5.5.3 湘潭尚御尊小区“树性化”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 第87页 |
5.6 湘潭“尚御尊”小区植物景观总体设计 | 第87-91页 |
5.6.1 绿化总平面图设计 | 第87-88页 |
5.6.2 入口绿地及水体植物景观设计 | 第88-89页 |
5.6.3 中心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 第89页 |
5.6.4 组团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 第89-90页 |
5.6.5 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 第90页 |
5.6.6 地形设计 | 第90-91页 |
5.7 色彩及季向设计 | 第91-9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