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炎陵县乡村景观格局的分析与优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1 乡村聚落 | 第16-17页 |
1.2.2 乡村聚落景观格局 | 第17页 |
1.2.3 乡村聚落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4 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2.5 小结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和数据处理 | 第24-3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4-28页 |
2.1.1 地理环境 | 第24-25页 |
2.1.2 地形与地貌 | 第25页 |
2.1.3 气候特征 | 第25页 |
2.1.4 植物资源 | 第25页 |
2.1.5 水文与水资源 | 第25页 |
2.1.6 文化旅游资源 | 第25-26页 |
2.1.7 交通条件 | 第26-27页 |
2.1.8 社会与经济条件 | 第27-28页 |
2.2 数据库管理 | 第28-29页 |
2.2.1 基础数据 | 第28-29页 |
2.2.2 规划数据 | 第29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9-32页 |
2.3.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29页 |
2.3.2 遥感图像分类依据 | 第29-32页 |
3 炎陵县乡村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2-64页 |
3.1 样本村概况及现状调查 | 第32-61页 |
3.1.1 船形乡 | 第33-37页 |
3.1.2 东风乡 | 第37-42页 |
3.1.3 鹿原镇 | 第42-50页 |
3.1.4 沔渡镇 | 第50-54页 |
3.1.5 十都镇 | 第54-61页 |
3.2 现状总结 | 第61-64页 |
3.2.1 村庄优势条件 | 第61页 |
3.2.2 存在主要问题 | 第61-62页 |
3.2.3 影响本区土地利用格局的若干因素 | 第62-64页 |
4 基于GIS的乡村景观格局分析 | 第64-80页 |
4.1 景观指数的选取及其公式和意义 | 第64-66页 |
4.1.1 斑块水平指数 | 第64页 |
4.1.2 斑块类型指数 | 第64-65页 |
4.1.3 景观水平指数 | 第65-66页 |
4.2 乡村规模特征 | 第66-68页 |
4.2.1 面积特征 | 第66-67页 |
4.2.2 人口特征 | 第67-68页 |
4.3 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 第68-80页 |
4.3.1 斑块类型水平分析 | 第68-73页 |
4.3.2 景观水平分析 | 第73-78页 |
4.3.3 小结 | 第78-80页 |
5 炎陵县乡村景观优化建议及规划方案 | 第80-108页 |
5.1 炎陵县乡村景观的特征分析 | 第80页 |
5.2 炎陵县乡村景观优化建议及规划方案 | 第80-108页 |
5.2.1 规划目标 | 第80-81页 |
5.2.2 规划原则 | 第81页 |
5.2.3 优化建议 | 第81-84页 |
5.2.4 优化方案 | 第84-10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6.1 结论 | 第108-109页 |
6.2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