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 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 关于医患关系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 综合评价 | 第14-16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医患关系与“健康中国”的理论阐释及联系 | 第17-27页 |
一、医患关系的发展与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一) 我国医患关系的发展变化 | 第17-20页 |
(二) 医患关系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二、健康中国的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一) 健康中国建设与坚持中国特色 | 第21-23页 |
(二) 健康中国建设要树立大健康观 | 第23页 |
(三) 健康中国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23-24页 |
三、两者之间的联系 | 第24-27页 |
(一)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坚持健康中国战略的价值引领 | 第24-25页 |
(二)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健康中国建设的困难与挑战—以医患关系为例 | 第27-41页 |
一、健康中国建设中医患矛盾之实况 | 第27-32页 |
(一) 宏观现状 | 第27-29页 |
(二) 微观实况 | 第29-32页 |
二、基于现状的医患关系调查研究 | 第32-41页 |
(一) 医生的调查结果 | 第32-34页 |
(二) 患者的调查结果 | 第34-41页 |
第三章 医患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41-54页 |
一、社会舆论误导公众对于医患关系的认识 | 第41-44页 |
(一) 部分公众媒体传播不当 | 第41-42页 |
(二) 自媒体和职业“医闹”的推波助澜 | 第42-43页 |
(三) 公众对于医务工作的认识偏差 | 第43-44页 |
二、沟通不畅激化了医患矛盾 | 第44-47页 |
(一) 医务人员重知识技能,轻伦理人文的行业现状 | 第44-45页 |
(二) 医院管理制度和信息共享程度低 | 第45-46页 |
(三) 患者对医学科学的认识不足 | 第46页 |
(四) 医患纠纷调解途径不通畅 | 第46-47页 |
三、医患供需不平衡是矛盾产生的根源 | 第47-54页 |
(一) 患者需求多样化程度和需求水平不断提高 | 第47-48页 |
(二) 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投入不足 | 第48-49页 |
(三) 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化改革失利 | 第49-51页 |
(四)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双重不均 | 第51-52页 |
(五) 对于医药卫生行业各环节缺乏有效监管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健康中国”战略驱动下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路径 | 第54-60页 |
一、立足国情,引导舆论,创造和谐医患环境 | 第54-55页 |
(一) 发挥新闻媒体的“桥梁”作用 | 第54-55页 |
(二) 依法加强对职业“医闹”的惩处 | 第55页 |
(三) 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医疗观 | 第55页 |
二、以人为本,加强沟通,形成良好医患互动 | 第55-57页 |
(一) 加强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医学人文教育 | 第56页 |
(二) 加强医院管理的人文性 | 第56页 |
(三) 建立高效共享的医疗信息化平台 | 第56-57页 |
(四) 建立公平有效的医患纠纷调节机制 | 第57页 |
三、共建共享,深化改革,提高医患双方“获得感” | 第57-60页 |
(一) 坚持大健康观,全方位全周期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 第57-58页 |
(二) 加大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支持 | 第58页 |
(三) 坚持公立医院保基本,推动鼓励社会办医 | 第58-59页 |
(四)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附件一: 问卷调查表 | 第67-71页 |
附件二: 部分医学院课表与访谈记录 | 第71-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