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9页 |
1.1 蛋白质检测的意义和方法 | 第8页 |
1.2 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蛋白的方法 | 第8-10页 |
1.2.1 核酸适配体简介 | 第8-9页 |
1.2.2 核酸适配体光学方法检测蛋白 | 第9-10页 |
1.3 磁性纳米粒子简介 | 第10-11页 |
1.4 结核病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1 结核分枝杆菌基本情况介绍 | 第11-13页 |
1.4.2 结核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生物医学材料 | 第14-16页 |
1.5.1 生物医学材料简介 | 第14-15页 |
1.5.2 聚乳酸基本特征简单介绍 | 第15-16页 |
1.6 绿色荧光染料EVA Green及羟基荧光素FAM简介 | 第16-17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2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19-25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3 实验所需试剂的浓度及其配制 | 第20-25页 |
2.2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电泳法确定磁性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的比例 | 第25-26页 |
2.2.2 荧光法确定磁性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的比例 | 第26-27页 |
2.3 磁性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互补链比例的确定 | 第27页 |
2.4 融合蛋白CFP10-ESAT6的提取及定量 | 第27-29页 |
2.4.1 验证菌液中融合蛋白CFP10-ESAT6和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试验 | 第27-28页 |
2.4.2 紫外吸收法对菌液中的目标蛋白CFP10-ESAT6进行粗略的定量 | 第28-29页 |
2.5 聚乳酸负载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的抑菌试验 | 第29-31页 |
2.5.1 利福平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抑制作用 | 第29-30页 |
2.5.2 聚乳酸负载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的实验 | 第30-31页 |
2.6 聚乳酸载药微球包覆核酸适配体的实验 | 第31页 |
2.7 聚乳酸负载利福平微球的表征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5页 |
3.1 菌液中的融合蛋白CFP10-ESAT6含量的测定 | 第32-35页 |
3.1.1 利用电泳法确定磁性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比例的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3.1.2 利用荧光法确定磁性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比例的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3.2 磁性纳米粒子、核酸适配体、互补链比例的确定 | 第35-37页 |
3.3 融合蛋白CFP10-ESAT6的提取及定量 | 第37-40页 |
3.3.1 融合蛋白CFPI0-ESAT6和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验证 | 第37-38页 |
3.3.2 用SDS凝胶电泳和紫外吸收法对目标蛋白CFP10-ESAT6进行提取和定量 | 第38-40页 |
3.4 利福平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抑制作用 | 第40-41页 |
3.5 聚乳酸负载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的实验 | 第41-43页 |
3.5.1 利福平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1页 |
3.5.2 聚乳酸负载利福平微球的产率、包封率、含药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3.5.3 聚乳酸载药微球包覆核酸适配体的实验 | 第42-43页 |
3.6 聚乳酸负载利福平微球的表征 | 第43-45页 |
4 结论 | 第45-47页 |
5 展望 | 第47-4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7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