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21页 |
1.1 植物铁蛋白 | 第10-13页 |
1.1.1 铁蛋白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 第10页 |
1.1.2 植物铁蛋白的结构 | 第10-12页 |
1.1.3 植物铁蛋白的功能 | 第12-13页 |
1.2 植物铁蛋白与纳米材料 | 第13-15页 |
1.3 植物多酚 | 第15-16页 |
1.4 植物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 第16-18页 |
1.4.1 植物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1.4.2 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 芦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1.4 主要溶液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2页 |
2.2.1 rH2F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2 rH2F-芦丁包埋物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3 rH2F-芦丁包埋物的表征 | 第25-27页 |
2.2.4 rH2F-芦丁包埋物理化特性分析 | 第27-29页 |
2.2.5 EGCG修饰rH2F-芦丁包埋物的制备 | 第29页 |
2.2.6 EGCG修饰rH2F-芦丁包埋物的表征 | 第29-30页 |
2.2.7 EGCG修饰rH2F-芦丁包埋物理化特性分析 | 第30-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57页 |
3.1 rH2F的制备与表征 | 第32-33页 |
3.1.1 rH2F的表征 | 第32页 |
3.1.2 rH2F浓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3.2 rH2F-芦丁包埋物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1 rH2F-芦丁包埋物的制备酸碱性的选择 | 第33-34页 |
3.2.2 rH2F-芦丁包埋物的制备 | 第34页 |
3.3 rH2F-芦丁包埋物的表征 | 第34-41页 |
3.3.1 rH2F-芦丁包埋物紫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3.3.2 rH2F-芦丁包埋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 | 第35-36页 |
3.3.3 rH2F-芦丁包埋物溶解状态分析 | 第36-37页 |
3.3.4 HPLC法测定包埋物中芦丁浓度 | 第37-38页 |
3.3.5 rH2F-芦丁包埋物的制备参数研究 | 第38-41页 |
3.4 rH2F-芦丁包埋物理化特性分析 | 第41-47页 |
3.4.1 rH2F-芦丁包埋物中芦丁与铁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41-42页 |
3.4.2 rH2F-芦丁包埋物贮藏稳定性研究 | 第42-43页 |
3.4.3 rH2F-芦丁包埋物紫外辐射处理后稳定性研究 | 第43-44页 |
3.4.4 rH2F-芦丁包埋热处理后稳定性研究 | 第44-46页 |
3.4.5 rH2F-芦丁包埋物抗氧化性能研究 | 第46-47页 |
3.5 EGCG修饰rH2F-芦丁包埋物的制备 | 第47-48页 |
3.6 EGCG修饰rH2F-芦丁包埋物的表征 | 第48-50页 |
3.6.1 EGCG修饰rH2F-芦丁包埋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 | 第48-49页 |
3.6.2 EGCG修饰rH2F-芦丁包埋物的水溶状态分析 | 第49页 |
3.6.3 EGCG修饰rH2F-芦丁包埋物粒径测定 | 第49-50页 |
3.6.4 HPLC法测定包埋物中芦丁浓度 | 第50页 |
3.7 EGCG修饰rH2F-芦丁包埋物其理化特性分析 | 第50-57页 |
3.7.1 荧光滴定法检测EGCG与铁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50-52页 |
3.7.2 FRE中芦丁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 第52-53页 |
3.7.3 包埋物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 第53-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5 展望 | 第58-5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8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