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与研究思路 | 第21-24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1.3.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1.3.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2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理论研究 | 第24-33页 |
2.1.股权结构概述 | 第24-25页 |
2.1.1 股权结构的定义 | 第24页 |
2.1.2 股权集中度的指标体系 | 第24-25页 |
2.2 公司绩效内涵及度量 | 第25-27页 |
2.2.1 经营绩效的概念 | 第25页 |
2.2.2 经营绩效的传统度量 | 第25-26页 |
2.2.3 基于因子分析的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27页 |
2.3 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理论解释 | 第27-30页 |
2.3.1 超产权理论 | 第27-28页 |
2.3.2 两权分离理论 | 第28页 |
2.3.3 委托代理理论与倒“U”型假说 | 第28-29页 |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9-30页 |
2.4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以及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 | 第30-33页 |
2.4.1 股权集中度与激励机制 | 第30页 |
2.4.2 股权集中度与监督机制 | 第30-31页 |
2.4.3 股权集中度与外部接管机制 | 第31-32页 |
2.4.4 股权集中度与代理权竞争机制 | 第32-33页 |
3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现状及经营绩效度量 | 第33-47页 |
3.1 文化产业概述 | 第33-36页 |
3.1.1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 | 第33-34页 |
3.1.2 我国文化产业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3.1.3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现状 | 第36页 |
3.2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现状分析及问题 | 第36-42页 |
3.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说明 | 第37页 |
3.2.2 CR指数 | 第37-41页 |
3.2.3 赫芬达尔指数 | 第41页 |
3.2.4 Z指数 | 第41-42页 |
3.3 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一基于因子分析法 | 第42-47页 |
3.3.1 指标的确定 | 第42-43页 |
3.3.2 因子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 第43-47页 |
4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47-58页 |
4.1 变量的选取 | 第47-48页 |
4.1.1 解释变量 | 第47页 |
4.1.2 被解释变量 | 第47-48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48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48-49页 |
4.3 相关性分析 | 第49-52页 |
4.3.1 股权集中度与综合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4.3.2 股权集中度与控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4.4 模型构建 | 第52-53页 |
4.5 股权集中度与综合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3-58页 |
4.5.1 CR指数与综合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3-55页 |
4.5.2 H5指数与综合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4.5.3 Z指数与综合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5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 第58-6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8-60页 |
5.1.1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股东控股情况概述 | 第58-59页 |
5.1.2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 第59-60页 |
5.2 结论启示 | 第60-62页 |
5.2.1 维持相对适中的股权集中度 | 第60-61页 |
5.2.2 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保障 | 第61页 |
5.2.3 降低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环境 | 第61-62页 |
5.2.4 建立有效的的外部接管制度和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62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62-64页 |
5.3.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62-63页 |
5.3.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1 | 第68-69页 |
附录 2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