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导论 | 第7-16页 |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目的 | 第7-8页 |
1.1.1 问题缘起 | 第7-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 文献梳理与成果评述 | 第8-13页 |
1.2.1 国外研究及成果评述 | 第8-11页 |
1.2.2 国内研究及成果评述 | 第11-13页 |
1.3 基本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4.2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2 分析框架与理论畛域 | 第16-21页 |
2.1 分析框架 | 第16-18页 |
2.1.1 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的由来 | 第16-17页 |
2.1.2 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的重构 | 第17-18页 |
2.2 理论畛域 | 第18-21页 |
2.2.1 善治理论 | 第18-20页 |
2.2.2 合作治理 | 第20-21页 |
3 政府与宗教组织互动的个案介绍 | 第21-24页 |
3.1 案例的选取标准 | 第21-22页 |
3.1.1 石门坎政府与宗教组织互动的典型性 | 第21页 |
3.1.2 石门坎政府与宗教组织互动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3.2 案例的详情介绍 | 第22-24页 |
3.2.1 石门坎政府与宗教组织互动的历史变迁 | 第22-23页 |
3.2.2 石门坎政府与宗教组织互动的当前境况 | 第23-24页 |
4 政府与宗教组织互动的运行机理 | 第24-37页 |
4.1 政府的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 | 第24-31页 |
4.1.1 政府的政策变迁 | 第25-26页 |
4.1.2 政府的制度逻辑 | 第26-28页 |
4.1.3 政府的行动策略 | 第28-31页 |
4.2 宗教组织的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 | 第31-37页 |
4.2.1 宗教组织的基本特性 | 第31-33页 |
4.2.2 宗教组织的制度逻辑 | 第33-34页 |
4.2.3 宗教组织的行动策略 | 第34-37页 |
5 政府与宗教组织互动的模式与困境 | 第37-41页 |
5.1 政府与宗教组织互动的模式 | 第37-39页 |
5.1.1 自主式互动 | 第37-38页 |
5.1.2 依附式互动 | 第38-39页 |
5.2 政府与宗教组织互动的困境 | 第39-41页 |
5.2.1 政府信息整合能力不足 | 第39-40页 |
5.2.2 宗教组织内生动力欠缺 | 第40-41页 |
6 政府与宗教组织良性互动的基础条件与机制建构 | 第41-47页 |
6.1 法治思维视角下政府与宗教组织良性互动的基础条件 | 第41-43页 |
6.1.1 信息自由流动与权力多向运行 | 第41-42页 |
6.1.2 利益分配公平与能力对比均衡 | 第42-43页 |
6.2 法治思维视角下政府与宗教组织良性互动的机制建构 | 第43-47页 |
6.2.1 以公共利益为共识机制 | 第43-44页 |
6.2.2 以合作治理为动力机制 | 第44页 |
6.2.3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机制 | 第44-45页 |
6.2.4 以法治框架为保障机制 | 第45-47页 |
7 探讨与反思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