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钢渣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概况 | 第12-15页 |
1.2.1 国外钢渣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钢渣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 第13-15页 |
1.3 钢渣的性质与矿物组成 | 第15-16页 |
1.3.1 钢渣的产生 | 第15页 |
1.3.2 钢渣的分类 | 第15页 |
1.3.3 钢渣的化学成分 | 第15-16页 |
1.3.4 钢渣的矿物组成 | 第16页 |
1.4 钢渣的预处理工艺与活性激发方式 | 第16-19页 |
1.4.1 钢渣的预处理工艺 | 第16-18页 |
1.4.2 钢渣的活性激发方式 | 第18-19页 |
1.5 钢渣在资源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5.1 钢渣的安定性问题 | 第19-20页 |
1.5.2 钢渣的胶凝性问题 | 第20页 |
1.6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分析 | 第20-22页 |
1.6.1 混凝土面板损坏类 | 第20-21页 |
1.6.2 混凝土接缝损坏类 | 第21-22页 |
1.7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原材料、实验方法及实验设备 | 第25-35页 |
2.1 实验原材料 | 第25-30页 |
2.1.1 水泥 | 第25-26页 |
2.1.2 钢渣微粉 | 第26-27页 |
2.1.3 矿渣微粉 | 第27页 |
2.1.4 粉煤灰 | 第27-28页 |
2.1.5 标准砂 | 第28页 |
2.1.6 粗集料与细集料 | 第28-29页 |
2.1.7 水 | 第29-30页 |
2.1.8 减水剂 | 第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2.2.1 钢渣胶凝性实验方法 | 第30页 |
2.2.2 水泥与道路混凝土基本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2.3 道路混凝土耐久性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2.2.4 胶凝材料净浆硬化体微观分析测试方法 | 第32-33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33-35页 |
第三章 钢渣微粉自身胶凝性 | 第35-43页 |
3.1 钢渣微粉的物理、化学特性与矿物组成分析 | 第35-36页 |
3.2 钢渣微粉的水化进程 | 第36-38页 |
3.3 钢渣微粉水化产物分析 | 第38-42页 |
3.3.1 莱钢钢渣微粉水化产物分析 | 第38-40页 |
3.3.2 日钢钢渣微粉水化产物分析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钢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3-55页 |
4.1 单掺钢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4.1.1 单掺钢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标准稠度的影响 | 第44页 |
4.1.2 单掺钢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凝结时间的影响 | 第44-45页 |
4.1.3 单掺钢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 第45页 |
4.1.4 单掺钢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砂浆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 复掺钢渣微粉与矿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6-50页 |
4.2.1 复掺钢渣微粉与矿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标准稠度的影响 | 第48页 |
4.2.2 复掺钢渣微粉与矿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凝结时间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3 复掺钢渣微粉与矿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4 复掺钢渣微粉与矿渣微粉对复合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 | 第50页 |
4.3 复掺钢渣微粉、矿渣微粉、粉煤灰对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4.3.1 复掺钢渣微粉、矿渣微粉、粉煤灰对复合胶凝材料标准稠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2 复掺钢渣微粉、矿渣微粉、粉煤灰对复合胶凝材料凝结时间的影响 | 第52页 |
4.3.3 复掺钢渣微粉、矿渣微粉、粉煤灰对复合胶凝材料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4 复掺钢渣微粉、矿渣微粉、粉煤灰对复合胶凝材料砂浆强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复合胶凝材料在水化硬化过程中的机理分析 | 第55-65页 |
5.1 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分析 | 第55-56页 |
5.2 复合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差热-热重分析 | 第56-58页 |
5.3 复合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XRD分析 | 第58-59页 |
5.4 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微观结构的SEM分析 | 第59-60页 |
5.5 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的孔结构分析 | 第60-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六章 复合粉体对道路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 | 第65-85页 |
6.1 基准道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 第65-71页 |
6.1.1 特重交通等级道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 第65-69页 |
6.1.2 中等交通等级道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 第69-71页 |
6.2 复合粉体对道路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1-76页 |
6.2.1 复合粉体对道路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6.2.2 复合粉体对道路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6.2.3 复合粉体对道路混凝土脆性的影响 | 第74-76页 |
6.3 复合粉体对道路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 第76-83页 |
6.3.1 复合粉体对道路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 | 第76-78页 |
6.3.2 复合粉体对道路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 第78-82页 |
6.3.3 复合粉体对道路混凝土体积安定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7.1 结论 | 第85-86页 |
7.2 展望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附录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