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基于热压工艺的高性能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电接触材料概述第12-13页
    1.2 电接触材料的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 电接触材料的一般性能要求第14页
    1.4 铜基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第14-17页
    1.5 热压工艺及其特点第17-18页
    1.6 热压工艺的塑性流动致密化理论第18-20页
    1.7 本课题目的和意义第20页
    1.8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法第22-32页
    2.1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2 实验设备及材料第23-24页
        2.2.1 主要实验设备第23-24页
        2.2.2 主要实验材料第24页
    2.3 制备及表征方法第24-32页
        2.3.1 热压烧结实验第24-25页
        2.3.2 致密度测量第25-26页
        2.3.3 硬度测量第26-27页
        2.3.4 电导率测量第27-28页
        2.3.5 抗氧化实验第28页
        2.3.6 抗弯曲强度测试第28-29页
        2.3.7 抗电弧烧蚀实验第29-32页
第三章 稀土钇对纯铜的性能及制备工艺的影响第32-44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实验安排及正交试验设计第32-33页
    3.3 热压工艺下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3.3.1 钇的添加量对各指标的影响第34-35页
        3.3.2 压力对各指标的影响第35-36页
        3.3.3 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各指标的影响第36页
        3.3.4 热压工艺的实验验证第36-37页
    3.4 冷压烧结工艺下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3.4.1 钇的添加量对各指标的影响第38-39页
        3.4.2 冷压烧结工艺的实验验证第39-40页
    3.5 热压与冷压烧结试样的性能和最优工艺参数对比第40-43页
    3.6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铜-稀土合金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第44-52页
    4.1 Cu-Re合金粉的制备第44-46页
    4.2 实验安排第46页
    4.3 稀土种类及含量对电接触材料性能的影响第46-50页
        4.3.1 对材料致密度的影响第46-47页
        4.3.2 对材料硬度的影响第47-48页
        4.3.3 对材料导电性的影响第48-49页
        4.3.4 对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第49-50页
    4.4 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真空热压烧结工艺的初步探究第52-62页
    5.1 热压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第52-53页
    5.2 材料的成分配比第53-54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4-60页
        5.3.1 初始压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5.3.2 保压压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5.3.3 烧结温度对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第56-60页
        5.3.4 保温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第60页
    5.4 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层状结构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第62-74页
    6.1 前言第62页
    6.2 层状结构电接触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第62-64页
        6.2.1 原料配比第62-63页
        6.2.2 样品的制备第63-64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72页
        6.3.1 试样成分和微观组织分析第64-67页
        6.3.2 致密度试验结果分析第67页
        6.3.3 硬度试验结果分析第67-68页
        6.3.4 导电性试验结果分析第68页
        6.3.5 弯曲试验结果分析第68-69页
        6.3.6 复合材料层间界面分析第69-72页
    6.4 层状结构复合材料与常用接触材料的物理性能对比第72-73页
    6.5 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TiN、AlN对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影响第74-86页
    7.1 引言第74页
    7.2 TiN、AlN粉末的基本特性及表征第74-76页
    7.3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6页
    7.4 TiN、AlN对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第76-84页
        7.4.1 TiN、AlN对材料组织的影响第76-79页
        7.4.2 对材料致密度的影响第79-80页
        7.4.3 对材料硬度的影响第80-81页
        7.4.4 对材料导电性的影响第81-82页
        7.4.5 对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第82-83页
        7.4.6 对材料抗电弧侵蚀性能的影响第83-84页
    7.5 小结第84-86页
第八章 结论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6页
致谢第96-97页
附录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研究
下一篇:钢渣微粉对道路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