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理论价值 | 第11页 |
2、实践价值 | 第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关于说服教育法的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2、关于借鉴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理论”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第12-13页 |
3、关于提高说服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高校说服教育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一) 高校说服教育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 高校说服教育的类型 | 第17页 |
(三) 高校说服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地位 | 第17-19页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 | 第18页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18页 |
3、大学生 | 第18页 |
4、高校说服环境 | 第18-19页 |
(四) 增强高校说服教育有效性的理论支撑 | 第19-22页 |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论 | 第19页 |
2、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理论 | 第19-20页 |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 第20页 |
4、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理论” | 第20-22页 |
二、态度改变理论视角下高校说服教育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33页 |
(一) 态度改变理论与高校说服教育的契合点分析 | 第22-23页 |
1、研究对象的契合 | 第22-23页 |
2、构成要素和运用过程的契合 | 第23页 |
3、目的的契合 | 第23页 |
(二) 高校说服教育的问题分析 | 第23-25页 |
1、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 第23-24页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偏差 | 第24页 |
3、部分大学生自身缺乏主动性 | 第24-25页 |
4、部分高校尚未形成良好的校风 | 第25页 |
(三) 高校说服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3页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具体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影响因素 | 第27-30页 |
3、大学生的具体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4、高校说服环境的具体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三、高校说服教育的有效运用 | 第33-48页 |
(一) 运用高校说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 第33-36页 |
1、方向原则 | 第33-34页 |
2、示范原则 | 第34页 |
3、求实原则 | 第34-35页 |
4、主体原则 | 第35-36页 |
(二) 提高高校说服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 第36-48页 |
1、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实现个人能力与人格魅力相统一 | 第36-40页 |
2、提高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实现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 第40-42页 |
3、增强教育过程的对话性,实现平等性与双向性相互动 | 第42-43页 |
4、注重大学生主体性,实现引导性与自主性相统一 | 第43-45页 |
5、优化高校说服环境,实现多样性与渗透力相统一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