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1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3-15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13-14页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16页 |
2.1.2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2.1.3 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页 |
2.2 相关研究回顾 | 第17-23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2.2.3 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3 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现状 | 第23-30页 |
3.1 内蒙古马铃薯生产概况 | 第23-25页 |
3.1.1 马铃薯的播种面积 | 第23页 |
3.1.2 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单产 | 第23-25页 |
3.2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 | 第25-26页 |
3.3 内蒙古马铃薯成本收益情况 | 第26-30页 |
3.3.1 马铃薯成本收益变化 | 第26-27页 |
3.3.2 马铃薯成本构成 | 第27-30页 |
4 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 第30-42页 |
4.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 第30-32页 |
4.1.1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4.1.2 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4.2 省际比较优势分析 | 第32-35页 |
4.2.1 省际规模比较优势 | 第32-33页 |
4.2.2 省际效率比较优势 | 第33-34页 |
4.2.3 省际综合比较优势 | 第34-35页 |
4.3 盟市间比较优势分析 | 第35-38页 |
4.3.1 各盟市规模比较优势 | 第35-36页 |
4.3.2 各盟市效率比较优势 | 第36-37页 |
4.3.3 各盟市综合比较优势 | 第37-38页 |
4.4 作物间比较优势分析 | 第38-42页 |
4.4.1 各作物规模比较优势 | 第38-39页 |
4.4.2 各作物效率比较优势 | 第39-40页 |
4.4.3 各作物综合比较优势 | 第40-42页 |
5 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1页 |
5.1 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5.1.1 自然禀赋 | 第42页 |
5.1.2 生产条件 | 第42页 |
5.1.3 区位因素 | 第42-43页 |
5.1.4 技术因素 | 第43页 |
5.1.5 市场因素 | 第43-44页 |
5.1.6 政策因素 | 第44页 |
5.2 各因素与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的关联度分析 | 第44-51页 |
5.2.1 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5.2.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6-48页 |
5.2.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6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6.2.1 依据比较优势原则,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 | 第51-52页 |
6.2.2 增加财政支农的倾斜力度,加强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 | 第52页 |
6.2.3 建立马铃薯市场信息体系,及时为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 | 第52页 |
6.2.4 加强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 第52-53页 |
6.2.5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马铃薯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 | 第53页 |
6.2.6 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马铃薯产出水平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