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天然抗氧化物 | 第13-19页 |
1.1.1 多酚类 | 第14-16页 |
1.1.2 多肽类 | 第16-17页 |
1.1.3 抗氧化物清除自由基机理 | 第17-19页 |
1.2 量子化学计算 | 第19-23页 |
1.2.1 量子化学 | 第19页 |
1.2.2 计算方法 | 第19-22页 |
1.2.3 Gaussian程序及计算平台 | 第22-23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3-26页 |
1.3.1 选题依据 | 第23页 |
1.3.2 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3.4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黄酮类多酚抗氧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机理判别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3 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2.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28页 |
2.2.5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28-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2.3.1 四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测定 | 第30-31页 |
2.3.2 NBO原子净电荷分布与抗氧化活性关系 | 第31-33页 |
2.3.3 前线分子轨道分布及其能级差△E与抗氧化活性关系 | 第33-36页 |
2.3.4 羟基位O-H键解离焓BDE与抗氧化活性关系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异黄酮类多酚抗氧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机理判别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3.2.3 测定方法 | 第40页 |
3.2.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40页 |
3.2.5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3.3.1 四种异黄酮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41-42页 |
3.3.2 前线分子轨道分布与抗氧化活性关系 | 第42-44页 |
3.3.3 能隙Egap与抗氧化活性关系 | 第44-45页 |
3.3.4 自由基生成热△HOF与抗氧化活性关系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非黄酮类多酚抗氧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机理判别 | 第48-57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48-50页 |
4.3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50-5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4.4.1 NBO原子净电荷分布与抗氧化活性关系 | 第52-53页 |
4.4.2 前线分子轨道分布及其能级差△E与抗氧化活性关系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多肽类抗氧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机理判别 | 第57-67页 |
5.1 引言 | 第57-5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8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5.2.3 测定方法 | 第58-59页 |
5.2.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59页 |
5.2.5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59-61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5.3.1 多肽清除自由基活性 | 第61-62页 |
5.3.2 原子电荷分布与清除自由基活性关系 | 第62-65页 |
5.3.3 分子前线轨道与清除自由基活性关系 | 第65页 |
5.3.4 分子能量与清除自由基活性关系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