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页 |
(三)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 | 第13-15页 |
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3-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创新和不足 | 第15页 |
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2. 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 第15页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 大部制 | 第15-16页 |
2. 检察机关内设机构 | 第16-17页 |
一、公共管理理论对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的观照 | 第17-23页 |
(一)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1. 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 第17-18页 |
2. 流程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3. 扁平化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 公共管理理论与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的契合点 | 第20-23页 |
1. 权利监督与制约理论与加强对检察权行使的监督制约相契合 | 第20-21页 |
2. 扁平化管理理论与节省诉讼资源、提升司法效率相契合 | 第21页 |
3. 流程管理理论与创新检察业务管理模式相契合 | 第21-23页 |
二、基层人民检察院内部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31页 |
(一) 基层人民检察院内部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1. 机构职能交叉重复 | 第23-25页 |
2. 机构设置“大而全” | 第25-26页 |
3. 机构设置缺乏规范性 | 第26-27页 |
4. 机构职权配置不合理 | 第27-28页 |
5. 机构功能定位有所异化 | 第28页 |
(二) 基层人民检察院内部机构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1. 对基层检察权能划分欠合理 | 第28-29页 |
2. 对基层检察权能配置规律认识不清晰 | 第29页 |
3. 机构设置有关规定过于原则和宽泛 | 第29-30页 |
4. 检察管理体制机制的行政化特色过于浓厚 | 第30-31页 |
三、国内部分基层人民检察院大部制改革模式及启示 | 第31-35页 |
(一) 湖北省部分基层人民检察院“五部制”改革模式 | 第31-32页 |
(二) 吉林省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模式 | 第32-33页 |
(三) 青海省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模式 | 第33-34页 |
(四) 对推进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的启示 | 第34-35页 |
四、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的原则、思路及模式设计 | 第35-46页 |
(一) 大部制视域下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1. 确保检察权依法全面行使原则 | 第35页 |
2. 精简、效能、规范、统一原则 | 第35-36页 |
3. 强化监督制约原则 | 第36-37页 |
(二) 大部制视域下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思路 | 第37-40页 |
1. 讼诉权能与诉讼监督权能分离 | 第37-38页 |
2. 案件管理与案件办理职能分离 | 第38页 |
3. 检察权能与行政事务权能分离 | 第38-39页 |
4. 刑事检控捕诉职能集中行使 | 第39-40页 |
5. 职务犯罪侦查预防职能集中行使 | 第40页 |
(三) 大部制视域下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具体设计 | 第40-46页 |
1. 紧凑模式(或称“普通模式”) | 第41-44页 |
2. 简约模式 | 第44-45页 |
3. 专业模式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