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一) 美国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二) 美国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一) 国外学者对创业型大学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二) 国内学者对创业型大学的相关研究 | 第18-22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一) 创业型大学 | 第22-23页 |
(二) 创业科学 | 第23页 |
(三) 学术资本主义 | 第23-25页 |
五、研究内容、方法、框架 | 第25-29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三) 研究框架 | 第26-29页 |
第一章 资源依赖理论之于美国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的适切性 | 第29-44页 |
一、资源依赖理论概述 | 第29-37页 |
(一) 组织理论的内涵 | 第29-31页 |
(二) “资源依赖”基本理论 | 第31-37页 |
二、“资源——依赖”理论的外延 | 第37-42页 |
(一) 建立缓冲机制保护组织核心 | 第39页 |
(二) 增强规划与预测功能提升组织适应能力 | 第39-40页 |
(三) 组织跨越边界的主动行为减少依赖 | 第40页 |
(四) 与环境中其他组织建立有利的联系 | 第40-41页 |
(五) 调整内部运行提高组织效率 | 第41-42页 |
三、“资源依赖”理论在美国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 第42-44页 |
(一) 用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创业型大学发展的现实性选择 | 第42-43页 |
(二) 用资源依赖理论研究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具体方法 | 第43-44页 |
第二章 环境动荡下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崛起 | 第44-82页 |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提升大学知识贡献者的地位 | 第44-52页 |
(一) 知识经济的概念及要素 | 第44-46页 |
(二)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 第46-49页 |
(三) 知识经济给美国大学带来的机遇 | 第49-52页 |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亟待大学贡献创新力量 | 第52-65页 |
(一) 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轨迹 | 第52-57页 |
(二) 美国国家创新系统对大学吸纳的历史进程 | 第57-62页 |
(三)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 | 第62-65页 |
三、自由经济政策的推行引发大学资金来源受限 | 第65-72页 |
(一) 经济自由主义 | 第65-67页 |
(二) 自由经济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67-70页 |
(三) 自由经济政策影响下的美国大学 | 第70-72页 |
四、联邦政策体系的构建推动大学走向市场 | 第72-82页 |
(一) 公共政策介入高等教育的合理性 | 第72-74页 |
(二) 美国高等教育公共政策体系的构建 | 第74-82页 |
第三章 美国创业型大学回应关键资源短缺的积极作为 | 第82-117页 |
一、大学与企业合作拓宽资源渠道 | 第83-94页 |
(一) 美国校企合作的发展 | 第83-86页 |
(二) 创业型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形式 | 第86-89页 |
(三) 创业型大学校企合作出现的新动向 | 第89-94页 |
二、大学成立研究中心增强创新能力 | 第94-100页 |
(一) 大学研究中心的发展 | 第94-98页 |
(二) 创业型大学中多类型的研究中心 | 第98-100页 |
三、建立技术转移组织推进技术产业化 | 第100-106页 |
(一) 成立联络与专利申请组织 | 第100-103页 |
(二) 产业园的形成 | 第103-105页 |
(三) 孵化器的建立 | 第105-106页 |
四、开展创业教育回应社会需求 | 第106-113页 |
(一) 承担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 第107-109页 |
(二) 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 第109-111页 |
(三) 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 第111-113页 |
五、与其他大学或中介机构的积极联动 | 第113-117页 |
(一) 教育联合体的建立 | 第113-115页 |
(二) 与中介机构的积极合作 | 第115-117页 |
第四章 关键资源交换对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影响 | 第117-149页 |
一、大学职能的转变 | 第117-125页 |
(一) 创业型大学成为创新的主体 | 第117-120页 |
(二) 创业型大学成为学术创业的主体 | 第120-123页 |
(三) 创业型大学成为三螺旋结构的主体 | 第123-125页 |
二、创业型大学内部组织的重新整合 | 第125-134页 |
(一) 跨学科组织需要全新的管理模式 | 第125-127页 |
(二) 多要素的平衡需要管理智慧 | 第127-130页 |
(三) 扁平化科层制与公司文化并存需要管理技巧 | 第130-134页 |
三、创业型大学组织内基本构成要素的改变 | 第134-149页 |
(一) 大学创业对教师的影响 | 第134-137页 |
(二) 创业型大学知识生产与转移的改变 | 第137-142页 |
(三) 大学创业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 第142-149页 |
结语 | 第149-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64-165页 |
后记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