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1 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策略概况 | 第15-16页 |
2.1.2 英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策略现状 | 第16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2.2.1 国家政策及各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 第16-18页 |
2.2.2 国内学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做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3 美国、英国与我国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面的策略的对比 | 第19-21页 |
3 相关概念及标准 | 第21-25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3.1.1 信息技术 | 第21页 |
3.1.2 教育信息化 | 第21页 |
3.1.3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第21-22页 |
3.1.4 提升策略 | 第22页 |
3.2 相关标准解读 | 第22-25页 |
4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4.1 山西省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培训 | 第25-35页 |
4.1.1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 第25-29页 |
4.1.2 山西省现有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现状 | 第29-35页 |
4.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4.2.1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难以兼顾教师层次 | 第35页 |
4.2.2 培训内容太过统一难以兼顾教师需求 | 第35-36页 |
4.2.3 培训对象仅限于在职教师不利于教师发展 | 第36页 |
4.2.4 学习方式简单难以激发教师培训兴趣 | 第36页 |
4.2.5 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价教师水平 | 第36-37页 |
5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 | 第37-51页 |
5.1 培训对象“职前+职后” | 第37页 |
5.2 培训内容 | 第37-43页 |
5.2.1 技术素养类课程 | 第38-40页 |
5.2.2 综合类课程 | 第40-43页 |
5.2.3 专题类课程 | 第43页 |
5.2.4 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 | 第43页 |
5.3 培训模式“线上+线下” | 第43-47页 |
5.3.1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 第43-44页 |
5.3.2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案例——教师工作坊 | 第44-45页 |
5.3.3 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 第45页 |
5.3.4 线上线下结合案例——国培计划 | 第45-46页 |
5.3.5 骨干辐射 | 第46-47页 |
5.3.6 骨干辐射的案例——薄改项目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 第47页 |
5.4 学习形式 | 第47-48页 |
5.4.1 专家讲座 | 第47页 |
5.4.2 课例研究 | 第47页 |
5.4.3 专题研讨 | 第47页 |
5.4.4 现场观摩 | 第47-48页 |
5.4.5 实战演练 | 第48页 |
5.4.6 作品比赛 | 第48页 |
5.5 评价方式 | 第48-51页 |
5.5.1 诊断性评价 | 第48页 |
5.5.2 过程性评价 | 第48-49页 |
5.5.3 终结性评价 | 第49页 |
5.5.4 评价案例——微课程设计能力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