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多巴胺、尿酸和抗坏血酸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多巴胺(DA) | 第9页 |
1.1.2 尿酸(UA) | 第9页 |
1.1.3 抗坏血酸(AA) | 第9-10页 |
1.2 纳米材料 | 第10-13页 |
1.2.1 碳纳米管 | 第10页 |
1.2.2 碳纳米管的改性 | 第10-11页 |
1.2.3 介孔材料 | 第11-12页 |
1.2.4 硅基介孔材料分类 | 第12-13页 |
1.2.5 介孔材料的功能化 | 第13页 |
1.3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聚合离子液体-多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同时测定DA、AA和UA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7-18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17页 |
2.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17-1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5页 |
2.3.1 Poly(ViEtIm~+Br~-)/MWCNTs复合物表征 | 第18页 |
2.3.2 Poly(ViEtIm~+Br~-)/MWCNTs/GCE修饰电极的稳定性研究 | 第18-19页 |
2.3.3 不同化学修饰电极对AA、DA和UA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19-20页 |
2.3.4 AA、DA和UA混合样品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20-21页 |
2.3.5 pH值对AA、DA和UA氧化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6 AA、DA和UA在共存条件下于Poly(ViEtIm~+Br~-)/MWCNTs /GCE上的动力学研究 | 第22页 |
2.3.7 Poly(ViEtIm~+Br~-)/MWCNTs/GCE选择性检测AA、DA和UA的研究 | 第22-24页 |
2.3.8 Poly(ViEtIm~+Br~-)/MWCNTs/GCE的稳定性及重现性 | 第24-25页 |
2.3.9 实际样品的测定及回收率 | 第25页 |
2.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泡沫介孔硅修饰电极测定DA、AA和UA的研究 | 第26-33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3.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26-27页 |
3.2.2 MCF的合成 | 第27页 |
3.2.3 MCF/CPE的制备 | 第2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3.3.1 修饰电极对AA、DA和UA的电化学响应研究 | 第27-28页 |
3.3.2 MCF用量对AA、DA和UA混合液在MCF/CPE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3 pH值对AA,DA ,UA氧化峰电流和峰电位差的影响 | 第30页 |
3.3.4 MCF/CPE电极在AA、DA和UA的共存体系中分别对AA、DA和UA的响应研究 | 第30-32页 |
3.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离子液体功能化泡沫介孔硅修饰电极同时测定DA、AA和UA的研究 | 第33-46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4.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33-34页 |
4.2.2 MCF-IL的合成 | 第34页 |
4.2.3 MCF-IL/CPE电极的制备 | 第3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5页 |
4.3.1 MCF-IL用量对AA、DA和UA混合液在MCF-IL/CPE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 | 第34-36页 |
4.3.2 MCF-IL复合物表征 | 第36-37页 |
4.3.3 MCF-IL(17%)/CPE同时测定DA、AA和UA的研究 | 第37-41页 |
4.3.4 MCF-IL(25%)/CPE同时测定DA、AA和UA的研究 | 第41-45页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