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失业保险基金运行问题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7-18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17页 |
1.4.2 研究创新 | 第17-18页 |
1.5 论文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失业保险基金运行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2.1 失业保险基金运行的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失业保险与失业保险基金 | 第19页 |
2.1.2 失业保险基金的征收 | 第19-20页 |
2.1.3 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 | 第20页 |
2.1.4 失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管理 | 第20-21页 |
2.1.5 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保险基金运行关系 | 第21页 |
2.2 失业保险基金运行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2.1 凯恩斯失业观点 | 第21-22页 |
2.2.2 基金运行效率理论 | 第22页 |
2.2.3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 | 第22-23页 |
2.3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山西省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 第24-46页 |
3.1 山西省失业保险制度概况 | 第24-25页 |
3.1.1 山西省失业保险制度历史沿革 | 第24页 |
3.1.2 山西省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介绍 | 第24-25页 |
3.2 历年来基金运行情况 | 第25-30页 |
3.2.1 基金收入、支出与结余情况 | 第25-29页 |
3.2.2 基金投资运营与管理情况 | 第29-30页 |
3.3 基金收支结余发展趋势预测 | 第30-40页 |
3.3.1 收支结余模型 | 第30-32页 |
3.3.2 参数设置 | 第32-38页 |
3.3.3 预测结果 | 第38-40页 |
3.4 基金运行存在问题 | 第40-45页 |
3.4.1 基金结余过高且增速过快 | 第40-41页 |
3.4.2 基金结余变动与经济形势不匹配 | 第41-42页 |
3.4.3 基金支出偏低、结构不合理 | 第42-45页 |
3.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山西省失业保险基金运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55页 |
4.1 基金来源方面 | 第46-49页 |
4.1.1 高失业风险人群的参保率较低 | 第46-48页 |
4.1.2 固定缴费率与失业风险相脱节 | 第48页 |
4.1.3 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较低 | 第48-49页 |
4.2 基金用途方面 | 第49-54页 |
4.2.1 失业保险金水平偏低 | 第49-51页 |
4.2.2 失业金发放灵活性差 | 第51-52页 |
4.2.3 社会再就业培训体系尚不健全 | 第52-53页 |
4.2.4 失业人员申请失业金的积极性不高 | 第53-54页 |
4.3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完善山西省失业保险基金运行的建议 | 第55-60页 |
5.1 扩大山西省失业保险覆盖人群 | 第55-56页 |
5.2 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缴费率调节机制 | 第56页 |
5.3 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 | 第56-57页 |
5.4 调整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与期限 | 第57-58页 |
5.5 规范失业保险基金信息化管理 | 第58-59页 |
5.6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1、结论 | 第60-61页 |
2、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
二、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