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为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文献概述第16-18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3 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21-28页
    2.1 中小企业的概述第21-22页
        2.1.1 中小企业的定义第21页
        2.1.2 中小企业的特征第21-22页
    2.2 中小企业信贷相关理论第22-23页
        2.2.1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第22页
        2.2.2 均衡信贷配给理论第22页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23页
        2.2.4 关系型授信理论第23页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第23-24页
        2.3.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涵第23页
        2.3.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征第23-24页
    2.4 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型第24-25页
    2.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概述第25-26页
        2.5.1 资产管理理论第25页
        2.5.2 负债管理理论第25页
        2.5.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第25-26页
        2.5.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26页
    2.6 信贷风险管理概述第26-28页
        2.6.1 信贷风险管理定义第26页
        2.6.2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第26-28页
第三章 兴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概览第28-40页
    3.1 兴业银行小企业专属产品的现状第28-29页
        3.1.1 兴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特点第28页
        3.1.2 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类型第28-29页
    3.2 兴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介绍第29-40页
        3.2.1 重点产品解读——“三剑客”系列产品第29-37页
        3.2.2 重点产品解读——“诚易贷”第37-38页
        3.2.3 重点产品解读——“创业贷”第38-40页
第四章 兴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典型案例第40-48页
    4.1 近期兴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诉讼案件的基本特征第40-43页
    4.2 兴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案例第43-48页
        4.2.1 银行变更协议导致的风险第43页
        4.2.2 未全面履行协议导致的风险第43-44页
        4.2.3 控货环节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第44页
        4.2.4 委托主体不合规导致的风险第44-45页
        4.2.5 抵押物核保不严导致的风险第45页
        4.2.6 贷后监督不严导致的风险第45-46页
        4.2.7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导致的风险第46-47页
        4.2.8 公司对实际控制人担保导致的风险第47-48页
第五章 兴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第48-54页
    5.1 信贷防控组织架构存在缺陷第48页
    5.2 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不完善第48-49页
    5.3 客户准入环节把控不严第49-50页
    5.4 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第50-51页
    5.5 风险管理文化缺失第51页
    5.6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第51-52页
    5.7 忽略担保物权实现性第52页
    5.8 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第52-54页
第六章 兴业银行完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第54-68页
    6.1 控制环境方面的改进第54-58页
        6.1.1 培育良好信贷文化第54-55页
        6.1.2 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第55-56页
        6.1.3 牢固责任追究理念第56-57页
        6.1.4 完善组织机构建设第57-58页
        6.1.5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第58页
    6.2 风险评估方面的改进第58-60页
        6.2.1 构建风险预警体系第58-59页
        6.2.2 结合定性定量分析第59-60页
    6.3 控制活动方面的改进第60-64页
        6.3.1 完善信用等级评定第60-61页
        6.3.2 健全审贷分离制度第61-62页
        6.3.3 强化贷前风险审查第62-63页
        6.3.4 加大贷后管理力度第63-64页
        6.3.5 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第64页
    6.4 信息和沟通方面的改进第64-66页
        6.4.1 加速信息系统建设第64-65页
        6.4.2 推进流程优化机制第65-66页
    6.5 监控方面的改进第66-68页
        6.5.1 提高内部审计地位第66-6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8-69页
    7.1 结论第68页
    7.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覆盖聚合物的硅基纳米梁腔及应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可穿戴设备Oculus的沉浸式虚拟车削仿真系统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