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高中新任教师与专家教师数学课堂提问行为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的内容第10页
    1.3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第10-13页
        1.3.1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1-13页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3-23页
    2.1 核心概念解析第13-14页
        2.1.1 课堂提问内涵解析第13页
        2.1.2 新任教师与专家教师内涵解析第13-14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第14-19页
        2.2.1 关于课堂提问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2.2.2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2.2.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18-19页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2.3.1 建构主义理论第19页
        2.3.2 交往教学理论第19-20页
        2.3.3 人本主义理论第20页
        2.3.4 实证主义理论第20-23页
第3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第23-33页
    3.1 研究方法第23页
    3.2 研究过程第23-33页
        3.2.1 样本的选取第23-24页
        3.2.2 具体操作过程第24-33页
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第33-53页
    4.1 两位教师课堂提问目的的对比分析第33-35页
    4.2 两位教师课堂提问内容的对比分析第35-40页
        4.2.1 基于思维水平的对比分析第35-37页
        4.2.2 基于提问环节的对比分析第37-39页
        4.2.3 基于重点和难点分布的对比分析第39-40页
    4.3 两位教师课堂提问方式的对比分析第40-46页
        4.3.1 面向学生广度的对比分析第40-42页
        4.3.2 被提问学生层次的对比分析第42-43页
        4.3.3 被提问学生在班级中座位分布的对比分析第43-45页
        4.3.4 提问后等待时间的对比分析第45-46页
    4.4 学生对提问的反应以及教师对提问的回应方式第46-51页
        4.4.1 对学生回答的对比分析第46-49页
        4.4.2 对教师回应方式的对比分析第49-51页
    4.5 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教学建议第53-57页
    5.1 明确课堂提问目的,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第53页
    5.2 抓住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第53-54页
    5.3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第54页
    5.4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第54页
    5.5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第54-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科书方程思想渗透方式的比较研究--以北师大版、人教版为例
下一篇:基于诊断的数学学业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