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2-17页 |
1.2.1 黄土的特性—垂直节理 | 第12-13页 |
1.2.2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特征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3-15页 |
1.2.3 黄土垂直节理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5-16页 |
1.2.4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3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黄土垂直节理宏观特性 | 第21-32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原生节理 | 第21-24页 |
2.3 次生节理 | 第24-26页 |
2.3.1 卸荷节理 | 第25页 |
2.3.2 风化节理 | 第25页 |
2.3.3 滑塌节理 | 第25-26页 |
2.3.4 湿陷节理 | 第26页 |
2.4 黄土垂直节理空间尺度 | 第26-28页 |
2.5 黄土垂直节理时间尺度 | 第28-29页 |
2.5.1 继承性和生长性 | 第28页 |
2.5.2 历史沉积进程中的易变性 | 第28-29页 |
2.6 黄土垂直节理的形成过程 | 第29-31页 |
2.7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黄土垂直节理微细观尺度结构特性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微观尺度下孔隙特征 | 第33-38页 |
3.2.1 孔隙结构特征 | 第33-36页 |
3.2.2 颗粒连结方式 | 第36-37页 |
3.2.3 兴趣区域孔隙特性 | 第37-38页 |
3.3 细观尺度下结构特性 | 第38-49页 |
3.3.1 三维CT扫描实验配套仪器简介 | 第38-39页 |
3.3.2 孔隙分布特性及结构单元 | 第39-45页 |
3.3.3 增湿条件下孔隙发展特性 | 第45-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黄土垂直节理的形成机理 | 第50-11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黄土垂直节理的传统力学机制探讨 | 第50-68页 |
4.2.1 孔洞发展机制 | 第50-56页 |
4.2.2 内裂缝扩张机理 | 第56-63页 |
4.2.3 粒间引力作用机制 | 第63-68页 |
4.3 土-水-气代表性单元体等效应力—吸应力 | 第68-78页 |
4.3.1 吸应力的解释 | 第68-69页 |
4.3.2 吸应力微观作用机制 | 第69-71页 |
4.3.3 瞬态脱湿与吸湿实验—吸应力获取 | 第71-78页 |
4.4 基于吸应力的黄土垂直节理形成机理 | 第78-104页 |
4.4.1 黄土水敏性参数垂直分布 | 第78-85页 |
4.4.2 基于吸应力拓展的胡可定律 | 第85-87页 |
4.4.3 基于吸应力的土压力系数的进一步表达式 | 第87-88页 |
4.4.4 黄土垂直节理形成机理 | 第88-104页 |
4.5 多种垂直节理形成机理的探讨 | 第104-109页 |
4.5.1 垂直节理垂向发育机制 | 第104-105页 |
4.5.2 基于吸应力黄土垂直节理垂向发育机制的验证 | 第105-106页 |
4.5.3 垂直节理形成机制的统一 | 第106-10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9-112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2-116页 |
5.1 结论 | 第112-114页 |
5.2 存在的问题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