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M区长4+5油层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第10页
    1.2 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进展第10-12页
    1.3 研究区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第12页
        1.3.2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第12页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页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3-14页
    1.5 主要工作量第14-16页
第二章 地质概况第16-20页
    2.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第16页
    2.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演化背景第16-18页
    2.3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8-20页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20-29页
    3.1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20-28页
        3.1.1 地层划分方法第20页
        3.1.2 研究区长4+5地层划分依据第20-24页
        3.1.3 研究区长4+5小层对比第24-28页
    3.2 地层划分结果第28-29页
第四章 测井资料二次处理解释第29-40页
    4.1 测井资料整理第29页
    4.2 测井曲线标准化第29-32页
        4.2.1 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第29-30页
        4.2.2 测井曲线标准化结果第30-32页
    4.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第32-34页
        4.3.1 岩性与电性第32-33页
        4.3.2 物性与电性第33-34页
        4.3.3 含油性与电性第34页
    4.4 测井解释模型第34-38页
        4.4.1 泥质含量模型第35-36页
        4.4.2 孔隙度解释模型第36-37页
        4.4.3 渗透率解释模型第37-38页
        4.4.4 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第38页
    4.5 测井资料再评价第38-40页
第五章 沉积相与储层研究第40-57页
    5.1 沉积相划分第40-42页
    5.2 沉积相分析第42-45页
        5.2.1 单井相特征第42-44页
        5.2.2 砂体厚度分布第44-45页
    5.3 储层特征研究第45-48页
        5.3.1 岩石矿物成分特征第45-47页
        5.3.2 孔隙及孔喉结构特征第47页
        5.3.3 岩心渗透率特征第47-48页
    5.4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48-57页
        5.4.1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第48-50页
        5.4.2 层内非均质性第50-55页
        5.4.3 层间非均质性第55-57页
第六章 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第57-79页
    6.1 地质建模方法、原则与工具第57-59页
        6.1.1 建模方法简述第57-58页
        6.1.2 建模的原则与工具第58-59页
    6.2 数据准备与加载第59-60页
    6.3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第60-76页
        6.3.1 构造模型的建立第60-63页
        6.3.2 储层相模型的建立第63-67页
        6.3.3 储层属性模型的建立第67-76页
    6.4 模型评估第76-79页
结论及认识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靖边R地区长6油层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下一篇:黄土垂直节理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