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平台设计研究--以皮影艺术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认知 | 第17-28页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综述 | 第17-21页 |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档保护 | 第18-20页 |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 第20-21页 |
2.2 传统皮影艺术概述 | 第21-23页 |
2.2.1 传统皮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22页 |
2.2.2 传统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 第22-23页 |
2.2.3 传统皮影艺术的传播价值 | 第23页 |
2.3 皮影艺术传播发展困境 | 第23-25页 |
2.4 传统皮影艺术的现代化保护 | 第25-26页 |
2.5 皮影艺术数字化保护的不足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皮影艺术数字化保护平台的建立 | 第28-42页 |
3.1 理论研究 | 第28-31页 |
3.1.1 设计心理学 | 第28-29页 |
3.1.2 交互设计 | 第29-30页 |
3.1.3 用户体验设计 | 第30页 |
3.1.4 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3.2 平台设计研究 | 第31-34页 |
3.2.1 平台设计目的 | 第31页 |
3.2.2 平台设计原则 | 第31-32页 |
3.2.3 平台设计内容 | 第32-34页 |
3.3 传统皮影符号特征 | 第34-41页 |
3.3.1 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3.3.2 人物造型 | 第35-39页 |
3.3.3 道具造型 | 第39-40页 |
3.3.4 色彩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现代皮影素材数据库的建立 | 第42-50页 |
4.1 基本人物造型素材库的建立 | 第42-46页 |
4.1.1 人物头茬素材设计 | 第42-44页 |
4.1.2 人物身段设计 | 第44-45页 |
4.1.3 服装素材设计 | 第45页 |
4.1.4 人物整体造型素材 | 第45-46页 |
4.2 基本道具、场景符号库的建立 | 第46-48页 |
4.3 基本动作符号库的建立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交互式皮影数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67页 |
5.1 需求分析 | 第50页 |
5.2 功能结构分析 | 第50-54页 |
5.2.1 结构图 | 第50-51页 |
5.2.2 平台系统内容分析 | 第51-53页 |
5.2.3 平台功能技术分析 | 第53-54页 |
5.3 平台功能模块流程图 | 第54-60页 |
5.3.1 登录注册流程 | 第55-56页 |
5.3.2 资料展示流程 | 第56-57页 |
5.3.3 皮影设计流程 | 第57-60页 |
5.4 视觉设计及展示 | 第60-66页 |
5.4.1 传统皮影资料展示 | 第61-62页 |
5.4.2 皮影设计展示 | 第62-63页 |
5.4.3 人物造型设计实例 | 第63-64页 |
5.4.4 人物动作设计 | 第64-65页 |
5.4.5 动画配音设计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存在不足及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