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金属离子与生命体 | 第10-11页 |
| ·金属蛋白与金属感应 | 第11-19页 |
| ·金属离子的使用与获取 | 第12页 |
| ·细菌中的金属感应模式 | 第12-15页 |
| ·酵母中的金属感应器 | 第15-17页 |
| ·脊椎动物中的金属感应 | 第17-19页 |
| ·荧光蛋白与融合探针 | 第19-24页 |
| ·荧光蛋白的发现及重要研究里程碑 | 第19页 |
| ·荧光蛋白的结构性质与突变体 | 第19-21页 |
| ·荧光蛋白的应用 | 第21-24页 |
| ·展望 | 第24-25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42页 |
| ·菌株 | 第25页 |
| ·质粒 | 第25-28页 |
| ·试剂 | 第28-29页 |
| ·酶 | 第28页 |
| ·分子生物学实验相关试剂 | 第28页 |
| ·蛋白表达与纯化相关试剂 | 第28页 |
| ·金属盐 | 第28-29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9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9-33页 |
| ·常规实验过程 | 第33-42页 |
| ·克隆目的基因,构建原始质粒 | 第33-38页 |
|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8-42页 |
| 第3章 基于CueR的铜离子荧光蛋白探针 | 第42-59页 |
| ·CueR与铜离子 | 第42页 |
| ·研究基础 | 第42-43页 |
| ·探针模型 | 第42页 |
| ·质粒构建 | 第42-43页 |
|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3-58页 |
| ·H131,H132位点突变以提高探针选择性 | 第43-46页 |
| ·活菌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6-47页 |
| ·对acb模型单截短和正交截短质粒进行亚铜离子活菌检测 | 第47-50页 |
| ·针对荧光蛋白的截短探针筛选 | 第50-53页 |
| ·替换融合探针中的荧光蛋白以提高响应 | 第53-54页 |
| ·在acb-C1N5基础上进行129/130位双突变 | 第54-55页 |
| ·112、120位Cys突变 | 第55-56页 |
| ·构建真核质粒与检测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4章 基于CueR的银离子荧光蛋白探针 | 第59-74页 |
| ·CueR与银离子 | 第59页 |
| ·对pRSETb-acb模型截短质粒的银离子活菌筛选 | 第59-62页 |
| ·acb-C1N5的选择性优化 | 第62-71页 |
| ·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63-64页 |
| ·对以acb-C1N5为模板的突变体进行高通量筛选 | 第64-71页 |
| ·构建真核质粒及哺乳动物细胞检测 | 第71页 |
| ·银离子探针acb-C1N5A118P的性质研究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5章 铁离子荧光蛋白探针 | 第74-81页 |
| ·基于Fur的铁离子荧光蛋白探针 | 第74-78页 |
| ·克隆目的基因与构建原始质粒 | 第74-75页 |
| ·融合探针表达与检测 | 第75-78页 |
| ·基于IRP2的铁离子荧光蛋白探针 | 第78-80页 |
| ·克隆目的基因与构建原始质粒 | 第79-80页 |
| ·融合探针的表达与检测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讨论 | 第81-89页 |
| ·实验原理与模型设计 | 第81-83页 |
| ·实验策略的选择 | 第83-84页 |
| ·以活菌体为检测对象的筛选 | 第83页 |
| ·点饱和突变与高通量筛选 | 第83-84页 |
| ·实验结果与现象的讨论 | 第84-86页 |
| ·基于CueR的金属离子探针 | 第84-86页 |
| ·基于Fur的铁离子探针 | 第86页 |
| ·基于IRP2降解结构域的铁离子探针 | 第86页 |
| ·与其它金属离子探针的比较 | 第86-87页 |
| ·与小分子化学探针 | 第86-87页 |
| ·与现有的基因编码金属离子探针 | 第87页 |
| ·酶标仪检测的可靠性 | 第87-88页 |
| ·后续工作 | 第88-89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