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0 前言 | 第14-15页 |
1.1 海洋工程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 | 第15-19页 |
1.1.1 影响海水腐蚀的环境因子 | 第15-17页 |
1.1.2 我国海洋环境和金属材料腐蚀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1.3 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实验 | 第18-19页 |
1.2 海洋工程材料的微生物腐蚀 | 第19-24页 |
1.2.1 微生物膜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2 几种常见的微生物腐蚀 | 第20-23页 |
1.2.3 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 | 第26-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 实验设备与药品 | 第27-30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27-29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29-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2.3.1 细菌的接种培养 | 第30-31页 |
2.3.2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1页 |
2.3.3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31-34页 |
2.3.4 腐蚀后形貌观测技术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单一菌种对海洋工程材料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第36-56页 |
3.1 SRB对黄铜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第36-39页 |
3.1.1 开路电位分析 | 第36-37页 |
3.1.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37-38页 |
3.1.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38-39页 |
3.2 PAO对黄铜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1 开路电位分析 | 第39-40页 |
3.2.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40-41页 |
3.2.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41-42页 |
3.3 SRB对Q235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第42-46页 |
3.3.1 开路电位分析 | 第42-43页 |
3.3.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43-44页 |
3.3.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44-45页 |
3.3.4 腐蚀形貌分析 | 第45-46页 |
3.4 PAO对Q235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1 开路电位分析 | 第46-47页 |
3.4.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47-48页 |
3.4.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48-49页 |
3.4.4 腐蚀形貌分析 | 第49页 |
3.5 ASW对Q235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第49-53页 |
3.5.1 开路电位分析 | 第49-50页 |
3.5.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50-51页 |
3.5.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51-52页 |
3.5.4 腐蚀形貌分析 | 第52-53页 |
3.6 菌种对金属腐蚀速度影响 | 第53-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复合菌种对海洋工程材料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第56-69页 |
4.1 SRB、PAO复合菌种对黄铜微生物腐蚀腐蚀的影响 | 第56-59页 |
4.1.1 开路电位分析 | 第56-57页 |
4.1.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57-58页 |
4.1.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58-59页 |
4.2 SRB、PAO复合菌种对Q235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第59-63页 |
4.2.1 开路电位分析 | 第59-60页 |
4.2.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60-61页 |
4.2.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61-62页 |
4.2.4 腐蚀形貌分析 | 第62-63页 |
4.3 SRB、ASW复合菌种对Q235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 第63-67页 |
4.3.1 开路电位分析 | 第63-64页 |
4.3.2 交流阻抗谱分析 | 第64-65页 |
4.3.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65-67页 |
4.3.4 腐蚀形貌分析 | 第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