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1 水稻叶色突变体 | 第14-20页 |
1.1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发掘和研究 | 第14-15页 |
1.2 水稻叶色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与功能研究 | 第15-17页 |
1.3 植物甘氨酸富集蛋白的分类和功能 | 第17-19页 |
1.4 水稻叶色突变体和突变基因研究的应用价值 | 第19-20页 |
1.4.1 叶色突变体可作为标记性状应用于杂交水稻育种 | 第19页 |
1.4.2 叶色突变体可应用于水稻高光效育种的研究 | 第19页 |
1.4.3 叶色突变体可应用于品质改良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4 叶色突变体可应用于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 第20页 |
1.4.5 叶色突变体可应用于水稻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 第20页 |
2 水稻脆性突变体 | 第20-29页 |
2.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 第21-23页 |
2.1.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 第21-22页 |
2.1.2 植物细胞壁的组分和形成 | 第22页 |
2.1.3 植物细胞壁的功能 | 第22-23页 |
2.2 脆性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2.2.1 大麦脆性突变体 | 第23页 |
2.2.2 棉花脆性突变体 | 第23-24页 |
2.2.3 拟南芥脆性突变体 | 第24页 |
2.2.4 水稻脆性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2.2.5 水稻中与纤维素合酶相关的脆性突变体 | 第26-28页 |
2.3 脆性突变体的应用价值 | 第28-29页 |
3 常用的分子标记 | 第29-31页 |
3.1 RFLP | 第29页 |
3.2 EST | 第29-30页 |
3.3 SSR | 第30页 |
3.4 RAPD | 第30页 |
3.5 STS | 第30页 |
3.6 InDel | 第30-31页 |
3.7 CAPS | 第31页 |
3.8 SNP | 第31页 |
4 水稻基因图位克隆的一般方法 | 第31-32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s83的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 | 第34-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4-37页 |
1.1.1 突变体的选育 | 第34页 |
1.1.2 试剂和培养基 | 第34-35页 |
1.1.3 菌株和载体 | 第35页 |
1.1.4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 第35页 |
1.1.5 主要溶液配方 | 第35-3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1.2.1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 第37页 |
1.2.2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37页 |
1.3 基因定位 | 第37-39页 |
1.3.1 SDS法提取DNA | 第38页 |
1.3.2 标记开发 | 第38页 |
1.3.3 PCR程序 | 第38-39页 |
1.3.4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9页 |
1.4 候选基因遴选、测序与目的基因克隆 | 第39页 |
1.5 转基因互补实验 | 第39-42页 |
1.5.1 功能互补载体的构建 | 第39-41页 |
1.5.1.1 目的片段回收 | 第39-40页 |
1.5.1.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0页 |
1.5.1.3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 | 第40-41页 |
1.5.1.4 转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 第41页 |
1.5.2 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实验 | 第41-42页 |
1.5.2.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1页 |
1.5.2.2 农杆菌转化 | 第41-42页 |
1.5.3 转基因株的表型和基因型鉴定 | 第42页 |
1.6 定量PCR | 第42-44页 |
1.6.1 RNA提取 | 第42页 |
1.6.2 RT-PCR分析 | 第42-44页 |
1.7 YS8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实验 | 第44-45页 |
1.7.1 细胞定位载体构建 | 第44页 |
1.7.2 原生质体提取水稻幼苗培养 | 第44页 |
1.7.3 原生质体分离 | 第44-45页 |
1.7.4 原生质体转化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7页 |
2.1 ys83突变体的表型鉴定 | 第45-48页 |
2.2 ys83突变体的精细定位与基因克隆 | 第48-50页 |
2.3 YS83基因编码蛋白预测及其在高等植物中的同源性比较 | 第50-52页 |
2.4 功能互补验证 | 第52-53页 |
2.5 YS83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53-56页 |
2.6 YS8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3.1 ys83是一个新的黄绿叶突变基因 | 第57页 |
3.2 YS83基因与其它EMB基因/突变体的比较 | 第57-58页 |
3.3 YS83编码一个假定的甘氨酸富集蛋白 | 第58-59页 |
第三章 水稻脆性突变体b364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克隆 | 第59-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1.1.1 突变体材料 | 第59页 |
1.1.2 试剂和培养基 | 第59页 |
1.1.3 菌株和载体 | 第59-60页 |
1.1.4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 第60页 |
1.1.5 主要溶液配方 | 第60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1.2.1 细胞壁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60页 |
1.2.2 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壁形态 | 第60页 |
1.3 基因定位 | 第60-61页 |
1.4 候选基因遴选、测序与目的基因克隆 | 第61页 |
1.5 转基因互补实验 | 第61-62页 |
1.5.1 功能互补载体的构建 | 第61页 |
1.5.2 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实验 | 第61页 |
1.5.3 转基因株的基因型鉴定 | 第61-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7页 |
2.1 b364突变体的表型特征 | 第62-64页 |
2.2 b364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 第64-66页 |
2.3 转基因互补验证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70页 |
3.1 b364是一个显性遗传的脆性突变体 | 第67-68页 |
3.2 脆性突变体b364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