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全基因组遗传解析及候选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7页
    1 玉米愈伤组织第15-23页
        1.1 玉米愈伤组织的形成第15页
        1.2 玉米愈伤组织的分类第15-16页
        1.3 影响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因素第16-20页
            1.3.1 基因型的影响第16-17页
            1.3.2 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7-19页
            1.3.3 其他因素的影响第19-20页
        1.4 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第20-23页
            1.4.1 SERK基因第20-21页
            1.4.2 MtSK1基因第21页
            1.4.3 Leafy Cotyledon(LEC)基因第21-22页
            1.4.4 壳多糖酶(Chitinases)第22页
            1.4.5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第22-23页
            1.4.6 WUSCHEL(WUS)基因第23页
    2 关联分析第23-30页
        2.1 关联分析理论第24-25页
        2.2 影响连锁不平衡的因素及LD衰减第25页
        2.3 关联分析中假阳性的控制发现第25-26页
        2.4 关联分析的优点第26-27页
        2.5 关联分析策略与步骤第27-28页
        2.6 关联分析的应用与发展第28-30页
    3 差异基因表达研究第30-35页
        3.1 SAGE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第31-34页
        3.2 DGE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第34-35页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5-36页
    5 技术路线第36-3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7-53页
    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37-39页
        1.1 实验材料第37页
        1.2 培养基第37页
        1.3 试验方法第37-39页
            1.3.1 挑取幼胚及培养愈伤组织第37页
            1.3.2 数据统计第37-38页
            1.3.3 关联分析第38-39页
    2 DGE转录组测序第39-49页
        2.1 实验材料第39页
        2.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第39-40页
            2.2.1 培养基第39-40页
            2.2.2 主要试剂第40页
        2.3 试验方法第40-49页
            2.3.1 挑取幼胚及培养愈伤组织第40页
            2.3.2 总RNA提取第40-41页
            2.3.3 总RNA样品的混合第41-42页
            2.3.4 高通量测序第42页
            2.3.5 数字基因表达谱筛选玉米幼胚到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第42-47页
            2.3.6 候选基因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第47-49页
    3 转录因子ZmMYB138介导的GA信号传导通路验证第49-53页
        3.1 实验材料第49页
        3.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第49-50页
            3.2.1 培养基第49-50页
            3.2.2 主要试剂第50页
        3.3 试验方法第50-53页
            3.3.1 挑取幼胚及培养愈伤组织第50页
            3.3.2 数据统计第50-51页
            3.3.3 候选基因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第51-5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53-79页
    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53-65页
        1.1 表型数据分析第53-56页
        1.2 基因型与群体结构分析第56-57页
        1.3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57-59页
        1.4 出芽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59-61页
        1.5 芽长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61-63页
        1.6 候选基因分析第63-65页
        1.7 优异单倍型分析第65页
    2 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第65-74页
        2.1 测序质量评估第65-67页
        2.2 测序饱和度分析第67-68页
        2.3 Clean tag拷贝数分布分析第68-69页
        2.4 单标签的注释第69页
        2.5 玉米幼胚脱分化时期差异基因统计第69-70页
        2.6 分析与比较差异表达基因第70-73页
        2.7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73-74页
    3 关联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的结合分析第74-75页
    4 转录因子ZmMYB138介导的GA信号传导通路验证第75-79页
        4.1 玉米幼胚各个时期形态变化第75-76页
        4.2 ZmMYB138在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第76-77页
        4.3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ZmMYB138功能初步验证第77-79页
第四章 讨论第79-90页
    1 取样时间点的选择第79页
    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79-82页
        2.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第79-80页
        2.2 骨干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低可能与人工选择密切相关第80-81页
        2.3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关联的SNP位点第81-82页
    3 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82-85页
        3.1 表达基因比对到参考玉米基因组上的数据分析第82-83页
        3.2 DEGs分析第83-85页
    4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激素信号传导第85-87页
    5 内含子变化对基因功能的影响第87-88页
    6 玉米转基因育种第88-90页
第五章 结论第90-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105页
附表第105-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无脊椎动物与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随海拔的变化特征
下一篇: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s83和脆性突变体b364的基因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