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纤毛虫肽链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特异性的功能位点分析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4页
    1.1 蛋白质的合成终止第15页
    1.2 原核生物终止密码子的识别机制第15-16页
    1.3 真核生物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的机制研究第16-21页
        1.3.1 真核生物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eRF1的结构与功能第16-17页
        1.3.2 密码子变异性第17-18页
        1.3.3 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4 肽链释放的其他影响因素第20-21页
    1.4 八肋游仆虫及赭纤虫的特点第21-22页
        1.4.1 八肋游仆虫第21页
        1.4.2 赭纤虫第21页
        1.4.3 其他纤毛虫第21-22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纤毛虫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特异性位点分析第24-44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实验材料第24-28页
        2.2.1 实验菌株和质粒第24-25页
        2.2.2 生化试剂与酶第25页
        2.2.3 试剂的配制第25-28页
        2.2.4 实验仪器第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33页
        2.3.1 嵌合体Eo/Sc eRF1以及Sc eRF1 N端位点的突变第28-30页
        2.3.2 质粒洗牌技术第30-31页
        2.3.3 双荧光素酶通读效率实验第31-33页
        2.3.4 Western Blotting第33页
    2.4 实验结果第33-41页
        2.4.1 嵌合体Eo/Sc eRF1以及Sc eRF1 N端位点的突变第33-37页
        2.4.2 游仆虫eRF1 N端嵌合体Eo/Sc eRF1与Sc eRF1及其突变体支持细胞存活性分析第37-38页
        2.4.3 游仆虫eRF1 N端嵌合体Eo/Sc eRF1与Sc eRF1及其突变体识别终止密码子活性的定量分析第38-40页
        2.4.4 Western blot检测eRF1在酵母细胞中稳定表达第40-41页
    2.5 讨论第41-44页
第三章 磷酸化对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性质的影响第44-58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实验材料第44-47页
        3.2.1 实验菌株和质粒第44-45页
        3.2.2 生化试剂第45页
        3.2.3 试剂的配制第45-47页
        3.2.4 实验仪器第47页
    3.3 实验方法第47-49页
        3.3.1 赭纤虫eRF1 N端磷酸化位点的突变第47-49页
        3.3.2 质粒洗牌技术第49页
        3.3.3 双荧光素酶通读效率实验第49页
    3.4 实验结果第49-56页
        3.4.1 赭纤虫eRF1突变质粒的构建第49-52页
        3.4.2 磷酸化位点对Bj 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性质的影响第52-53页
        3.4.3 删除磷酸化位点对Bj 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效率的影响第53-55页
        3.4.4 引入磷酸化位点对Bj 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效率的影响第55-56页
    3.5 讨论第56-58页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总结第58-59页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生真菌对红景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调控及信号转导研究
下一篇:冬虫夏草菌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