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大肠杆菌(BL21)产海藻糖合酶过程优化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海藻糖的概述 | 第11-14页 |
·海藻糖的简介 | 第11页 |
·海藻糖的性质及功能 | 第11-13页 |
·海藻糖的保护机制 | 第13-14页 |
·海藻糖的生产方法 | 第14-16页 |
·以葡萄糖为底物的酶转化法 | 第14-15页 |
·以麦芽糖为底物的酶转化法 | 第15页 |
·以淀粉为底物的酶转化法 | 第15-16页 |
·海藻糖的应用 | 第16-17页 |
·海藻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海藻糖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海藻糖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 第16-17页 |
·海藻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第17页 |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第17页 |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特点 | 第17-18页 |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问题研究 | 第18页 |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立题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海藻糖合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 第21-35页 |
·引言 | 第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4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1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21-22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22页 |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配制 | 第22-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恶臭假单胞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4页 |
·pET22b质粒的提取 | 第24-25页 |
·PCR扩增海藻糖合酶基因 | 第25-26页 |
·PCR产物和pET22b质粒的双酶切和切胶回收 | 第26-27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 第27-29页 |
·菌落PCR鉴定筛选重组子 | 第29页 |
·重组子质粒双酶切鉴定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恶臭假单胞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29-30页 |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 | 第30页 |
·海藻糖合酶基因的扩增 | 第30-31页 |
·重组表达载体pET22b-tres的验证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海藻糖合酶的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 第35-47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7页 |
·实验菌株 | 第35页 |
·实验原料 | 第35-37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37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乳糖浓度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产酶影响 | 第37-38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酶液的制取 | 第38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的纯化 | 第38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的酶活测定 | 第38-39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39-40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动力学研究 | 第39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的最适麦芽糖底物浓度 | 第39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及温度耐受性 | 第39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的最适反应pH及pH耐受性 | 第39-40页 |
·金属离子对重组海藻糖合酶酶活的影响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乳糖浓度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产酶影响 | 第40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的分离纯化 | 第40-41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的动力学参数 | 第41-43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最适麦芽糖底物浓度 | 第43-44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及温度耐受性 | 第44-45页 |
·重组海藻糖合酶的最适反应pH及pH耐受性 | 第45-46页 |
·金属离子对重组海藻糖合酶酶活的影响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过程优化 | 第47-67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菌株 | 第48页 |
·实验原料 | 第48页 |
·试剂及药品 | 第48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菌种的活化培养 | 第49页 |
·添加乙酸钠对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49页 |
·添加乙酸(乙酸钠)对细胞显微特征的影响 | 第49-50页 |
·添加乙酸(钠)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50页 |
·添加乙酸(钠)对菌体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 第50页 |
·添加乙酸钠对细胞内膜的渗透性影响 | 第50页 |
·荧光分析法测乙酸对菌体膜蛋白构象的影响 | 第50页 |
·乙酸钠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 第50-51页 |
·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铵对菌体生长及酶活的影响 | 第51页 |
·硫酸镁对菌体生长和酶活的影响 | 第51页 |
·葡萄糖对菌体生长和酶活的影响 | 第51页 |
·分批发酵过程中氧通量对乙酸产生的影响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5页 |
·对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52页 |
·对细胞显微特征的影响 | 第52-54页 |
·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对菌体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对细胞内膜的渗透性影响 | 第56-57页 |
·荧光分析法测乙酸对菌体膜蛋白构象的影响 | 第57-58页 |
·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 第58-59页 |
·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铵对菌体生长及酶活的影响 | 第59-62页 |
·硫酸镁对菌体生长及酶活的影响 | 第62-63页 |
·葡萄糖对菌体生长及酶活的影响 | 第63-64页 |
·溶氧量对乙酸产生的影响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总结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5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