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9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研究思路、对象与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研究重点 | 第16-17页 |
| ·研究难点 | 第17页 |
| ·创新点 | 第17页 |
|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 ·推拉理论 | 第17-18页 |
| ·城镇化理论 | 第18页 |
| ·民族理论 | 第18-19页 |
| 2 越秀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概述 | 第19-27页 |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状况 | 第19-20页 |
| ·流动人口数量 | 第19页 |
| ·流动人口分布 | 第19-20页 |
| ·流动人口来源 | 第20页 |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特点 | 第20-24页 |
| ·青壮年为主 | 第20-21页 |
| ·文化程度低 | 第21-22页 |
| ·增加经济收入是主要原因 | 第22-23页 |
| ·从事的行业具有民族特色 | 第23-24页 |
| ·居住比较集中 | 第24页 |
| ·人口迅速增加分析 | 第24-27页 |
| ·就业政策的推动 | 第25页 |
| ·经济环境的吸引 | 第25-27页 |
| 3 越秀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状况 | 第27-38页 |
| ·少数民族流动人经济适应状况 | 第27-34页 |
| ·就业状况 | 第27-29页 |
| ·收入状况 | 第29-30页 |
| ·消费状况 | 第30-33页 |
| ·居住状况 | 第33-34页 |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心理适应状况 | 第34-35页 |
| ·思念故乡和亲人 | 第34-35页 |
| ·遇到歧视带来的心理不适应 | 第35页 |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适应状况 | 第35-38页 |
| ·语言适应 | 第35-36页 |
| ·宗教信仰适应 | 第36页 |
| ·风俗习惯适应 | 第36-38页 |
| 4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中遇到的问题 | 第38-41页 |
| ·语言交流障碍 | 第38页 |
| ·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 | 第38-41页 |
| ·就业服务不足 | 第38-39页 |
| ·技能培训机会不足 | 第39页 |
| ·子女上学机会不足 | 第39页 |
| ·宗教活动场所利用不足 | 第39-40页 |
| ·法律援助不足 | 第40-41页 |
| 5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 第41-43页 |
| ·正面影响 | 第41页 |
| ·负面影响 | 第41-43页 |
| 6 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的建议 | 第43-46页 |
| ·政府制定相应政策 | 第43-45页 |
| ·加强普通话培训 | 第43页 |
| ·增加公共资源配置 | 第43-44页 |
| ·增加政府间的衔接和互动 | 第44-45页 |
| ·提高自身素质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 | 第50-54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