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 ·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研究评述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 ·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 ·重点和难点 | 第18页 |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演进 | 第19-27页 |
| ·以全能型政府为导向的国家治理的形成 | 第19-20页 |
|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国家治理的探索 | 第20-22页 |
| ·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的国家治理的创新 | 第22-24页 |
| ·服务型政府的提出 | 第22-23页 |
| ·根据现代政府的特征,重塑政府理念 | 第23-24页 |
| ·以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为导向的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诉求 | 第24-27页 |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 | 第24-25页 |
| ·在改革总目标指引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25页 |
|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第25-27页 |
| 3 当前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27-36页 |
| ·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关系的断裂与失衡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挑战 | 第27-29页 |
| ·“断裂”——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的结构性演变 | 第27-28页 |
| ·“失衡”——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存在状态 | 第28-29页 |
| ·腐败和权力寻租增大执政风险可能性弱化国家治理能力 | 第29-31页 |
| ·国家治理能力参差不齐会滋生腐败 | 第29-30页 |
| ·腐败也同样导致国家治理能力低下 | 第30-31页 |
| ·多元文化背景下,主流价值边缘化危机是国家治理的潜在风险 | 第31-33页 |
| ·社会转型期典型的剧变社会价值认同的无序与冲突 | 第31页 |
| ·当代中国价值重构中的多元价值冲突的主要表现 | 第31-33页 |
| ·全球力量格局的调整与国家治理能力需要新的磨合 | 第33-36页 |
|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 第33-34页 |
| ·国际治理体系的新变化 | 第34-35页 |
| ·现代国际社会交往规则的新变化 | 第35-36页 |
| 4 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路径 | 第36-53页 |
| ·建立起政府、市场、社会合作互成的国家治理联动机制 | 第36-41页 |
| ·围绕市场配置资源决定地位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 | 第36-38页 |
| ·围绕政府多元治理结构重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第38-40页 |
| ·围绕企业的社会责任重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 第40-41页 |
| ·实现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 第41-44页 |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的执政能力科学化提出新要求 | 第42页 |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法治化提出新要求 | 第42-43页 |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民主化提出新要求 | 第43-44页 |
| ·破解社会阶层问题,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 | 第44-45页 |
| ·通过制度规范进一步协调社会阶层利益 | 第44页 |
| ·通过机会公平进一步突破阶层固化的藩篱 | 第44-45页 |
| ·通过实现政府、社会、公民良性互动化解阶层矛盾 | 第45页 |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改革共识 | 第45-49页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内核 | 第46-47页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重支撑 | 第47-49页 |
| ·广泛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 第49-53页 |
|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广泛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 第49-50页 |
| ·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 第50-52页 |
| ·牢记历史经验教训,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 第52-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