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绪论 | 第13-24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13-15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特点 | 第13-14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4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4-15页 |
·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 | 第15-19页 |
·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 第15-16页 |
·土壤重金属源头控制技术——植物生态修复 | 第16-18页 |
·土壤重金属过程阻控技术——重金属钝化 | 第18-19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土壤pH | 第19-20页 |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 第20页 |
·土壤阳离子交换当量 | 第20页 |
·土壤有机质 | 第20-21页 |
·植物类型 | 第21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杭州市主要蔬菜产地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 第24-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土壤和蔬菜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24页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分析 | 第26-34页 |
·土壤含水率与pH | 第26-27页 |
·土壤肥力状况 | 第27-28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28-32页 |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蔬菜重金属的污染评价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不同植物对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果研究 | 第35-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盆栽试验及样品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土壤中重金属的修复率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植物修复后土壤中铜的变化 | 第37-38页 |
·植物修复后土壤中铅的变化 | 第38-39页 |
·植物修复后土壤中铬的变化 | 第39-40页 |
·植物修复后土壤中镉的变化 | 第40-41页 |
·修复植物地上部分收获量 | 第41-42页 |
·植物修复技术的土壤重金属去除率及生态修复方案 | 第42-43页 |
·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pH与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钝化剂对蔬菜地重金属含量与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6-6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盆栽试验及样品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钝化剂效果评价 | 第47-48页 |
·结果 | 第48-66页 |
·钝化剂对蔬菜地土壤中铜含量与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钝化剂对蔬菜地土壤中铅含量与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49-50页 |
·钝化剂对蔬菜地土壤中铬含量与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钝化剂对蔬菜地土壤中镉含量与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钝化剂添加土壤中植物生长 | 第52-53页 |
·收获蔬菜可食用部分的重金属含量分析 | 第53-54页 |
·不同钝化剂添加对土壤pH与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54-55页 |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与植物吸收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 第55-60页 |
·不同土壤处理组的重金属钝化效率分析 | 第60-63页 |
·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粉煤灰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缩写表 | 第78-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