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5页 |
1 果实中花色素苷的组成 | 第17-19页 |
·花色素苷的结构和种类 | 第17-18页 |
·花色素苷的分布 | 第18-19页 |
·花色素苷的作用 | 第19页 |
2 果实中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 | 第19-27页 |
·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1页 |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 | 第21-23页 |
·PAL | 第21页 |
·CHS | 第21-22页 |
·CHI | 第22页 |
·F3H | 第22页 |
·DFR | 第22页 |
·ANS | 第22-23页 |
·UFGT | 第23页 |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 | 第23-27页 |
·R2R3-MYB蛋白 | 第24页 |
·bHLH蛋白 | 第24-25页 |
·WD40蛋白 | 第25-26页 |
·MYB-BHLH-WD40蛋白复合体 | 第26页 |
·其他转录因子 | 第26-27页 |
3 影响果实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环境因素 | 第27-28页 |
·温度 | 第27页 |
·光照 | 第27-28页 |
·植物激素 | 第28页 |
4 梨果皮色泽的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皮梨种质资源 | 第29-30页 |
·早红考密斯 | 第29页 |
·红茄梨 | 第29页 |
·红巴梨 | 第29-30页 |
·弥渡火把 | 第30页 |
·八月红 | 第30页 |
·官红宵 | 第30页 |
·油红宵 | 第30页 |
·梨果皮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5 转录组测序的原理及特点 | 第32-35页 |
第二章 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5-53页 |
前言 | 第35-37页 |
第一节 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7-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2页 |
·梨果皮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38页 |
·cDNA的合成及RT-PCR扩增 | 第38-39页 |
·基因3’端序列及5’端序列的获得 | 第39-41页 |
·PCR扩增片段的回收与检测 | 第41页 |
·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41-42页 |
·序列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梨果皮的RNA | 第42-43页 |
·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结构基因的cDNA扩增 | 第43页 |
·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结构基因的序列分析与比较 | 第43-47页 |
3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8-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48页 |
·cDNA的合成及RT-PCR扩增 | 第48-49页 |
·PCR扩增片段的回收与检测 | 第49页 |
·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49页 |
·序列分析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转录因子的cDNA扩增 | 第49-50页 |
·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结构转录因子的序列分析与比较 | 第50页 |
3 讨论 | 第50-53页 |
第三章 红皮梨及其绿色芽变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53-63页 |
前言 | 第53-54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6页 |
·梨果皮花色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 第54页 |
·梨果皮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54-55页 |
·cDNA的合成 | 第55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55-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早红考密斯及其绿色芽变不同发育时期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 | 第56页 |
·早红考密斯及其绿色芽变不同发育时期结构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56-58页 |
·早红考密斯及其绿色芽变不同发育时期转录因子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58页 |
·花色素苷含量与结构基因、转录因子表达相关性分析 | 第58-60页 |
3 讨论 | 第60-63页 |
第四章 转录组测序分析红皮梨色泽变异关键基因 | 第63-83页 |
前言 | 第63-64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9页 |
·试验材料 | 第64页 |
·试验方法 | 第64-69页 |
·RNA提取 | 第64页 |
·RNA文库构建 | 第64-67页 |
·上机测序 | 第67-68页 |
·测序数据分析流程 | 第68-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80页 |
·测序数据统计 | 第69-71页 |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71-72页 |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 | 第72-78页 |
·GO注释 | 第72-74页 |
·KEGG注释 | 第74-78页 |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 第78-80页 |
3 讨论 | 第80-83页 |
第五章 梨PcMYB2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83-93页 |
前言 | 第83-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7页 |
·试验材料 | 第84页 |
·质粒及菌种 | 第84页 |
·试验方法 | 第84-87页 |
·序列比对分析 | 第8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84页 |
·基因克隆及测序 | 第84-85页 |
·植物转化载体构建 | 第85-86页 |
·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86-87页 |
·阳性转基因烟草的初步鉴定 | 第8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7-91页 |
·未知MYB因子的筛选 | 第87-88页 |
·未知MYB因子的聚类分析 | 第87-88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第88页 |
·Pbr028725.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88-89页 |
·pMV-PcMYB2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9-90页 |
·PcMYB2对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90-91页 |
·PcMYB2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获得 | 第90页 |
·PcMYB2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分子鉴定 | 第90-91页 |
3 讨论 | 第91-93页 |
综合讨论 | 第93-97页 |
1 早红考密斯及其绿色芽变的分子水平差异 | 第93-94页 |
2 早红考密斯及其绿色芽变的转录水平差异 | 第94-95页 |
3 转录因子PcMYB2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95-97页 |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97-99页 |
一、全文结论 | 第97-98页 |
二、创新点 | 第98-99页 |
附录 | 第99-111页 |
1 克隆所得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 第99-108页 |
·PcPAL(登录号:KC460392) | 第99-101页 |
·PcCHS(登录号:KC460393) | 第101-102页 |
·PcCHI(登录号:KC460394) | 第102页 |
·PcF3H(登录号:KC460395) | 第102-103页 |
·PcDFR(登录号:KC460396) | 第103-104页 |
·PcANS(登录号:KC460397) | 第104-105页 |
·PcUFGT(登录号:KC460398) | 第105-106页 |
·PcMYB10(登录号:KC993864) | 第106-107页 |
·PcWD40(登录号:KC993865) | 第107页 |
·PcBHLH(登录号:KC993866) | 第107-108页 |
2 转录组测序所得KEGG代谢途径中在红色果实与绿色果实中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 第108-110页 |
·C3H | 第108-109页 |
·ANR | 第109-110页 |
3 PcMYB2的cDNA全长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3页 |